16

2023.08

坚持守正创新 回应时代之问 | 柳斌杰在2023年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生学术论坛上的报告

来源:传媒评论 作者:柳斌杰

5月20日,2023年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博士生学术论坛暨清华大学第707期博士生学术论坛开幕式在清华大学三堡学术基地顺利举办。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柳斌杰教授为论坛作主题报告。柳斌杰充分肯定了本次论坛主题的重要意义,他指出,变革与坚守是新闻传播学发展的时代之问,新闻传播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新闻传播学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前沿学科,必须要与时俱进;从事新闻工作的人是时代的弄潮儿,要有战斗的情怀。

 

以下为柳斌杰教授报告原文: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能够同各位相聚于中华文明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古长城上,共同参加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举办的一年一度的全球性学术盛会。在这里,我首先要向到场的各位嘉宾,关心和支持本次论坛的各位专家同仁,为筹备本次论坛辛勤付出的老师和同学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向来自全国兄弟院校和国外大学的新闻学子们表示热烈欢迎和良好祝愿:你们代表着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和未来力量!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变革与坚守:新时代中国新闻传播学发展的时代之问”,我觉得这个题目有高度、有内涵,很好地概括了我们新闻传播学科在新时代所肩负的历史使命,以及学科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所以今天,我想就本次论坛主题的三个核心关键词,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强化青年学子的专业意识。

 

第一个关键词是“时代之问”。新时代中国新闻传播学的构建和发展问题,不只是一个“学科之问”、“学术之问”,归根结底,它是“时代之问”。从学问上讲,马克思曾言,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从专业上讲,马克思认为从事新闻报刊工作是能为大多数服务职业。所以,一代之学问,有一代之特色,更有一代之使命,新闻学是帮助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大学问,必须与时俱进,走在前列。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和致中国社会科学院建院40周年贺信中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新时代构建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及其支柱学科,一方面是要解决中国的问题,重视特殊性;另一方面也是在为人类学术思想贡献中国智慧,重视真理性。这两点便是当今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及其支柱学科建设所面临的“时代之问”。我们做学术研究,需要的从来都是理论与实际相统一、相结合,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要服务于现实问题的解决,服务于社会历史的发展,服务于人类认识的深化。新闻传播工作是“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的工作,也是为人类探索真相、真谛、真理的工作,新闻传播学的发展,不只是要做出多少课题研究,形成多少理论文章,更重要是为国家民族固根固本、立心立魂,回应“时代之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这些都是新闻传播学的时代问题。我想,对内如何巩固壮大新时代主流思想舆论,对外如何提高国际传播效能,学科自身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何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便是当前中国新闻传播学所面临的“时代之问”。建院二十年来,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始终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统领教学科研,致力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学,培养德才兼备的新闻传播高素质人才,探索回答“时代之问”。学院成立之初,在首任院长范敬宜先生的推动下,学院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设了马克思主义新闻教育课程,带动了马新观进课堂。后来在我接任院长十年间,学院推动成立了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委员会,与复旦、中信研究院共建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基地,并开设了中国特色新闻学高级研讨班,拿出了一批学术成果。如今,在学院各位领导、老师和同学们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特色新闻传播学在清华大学这片沃土上进一步茁壮成长,学院获得了全球公认的好评。我们今天举办这样一场学术盛会,也正是要鼓励和提倡我们的同学们立足中国实践,洞察世界前沿,开拓具有中国精神、中国学理、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新闻传播学学术阵地,回应新时代中国新闻传播学的“时代之问”

 

第二个关键词是“变革”。为什么要强调“变革”?把变革放在前面?这是客观现实决定的。因为世界在变化,社会在前进,技术在革命,认识在深化,形成促使学科学术自身变革的内外动力、这也是每一门学科发展都必经的辩证否定过程。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闻传播成为创新求变的竞争力,我们的学科发展也当以现实为镜,适时适当更新理论范式,调整研究内容,以求历史主动。建院二十年来,学院也始终坚持紧跟时代,面向主流,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适应社会历史进步的需要和现实舆论斗争的挑战,不断调整优化学科建设和培养体系。如今,除中国特色新闻学外,在国际传播、影视传播、智能传播、健康传播和国家形象、文化创意等研究领域也都取得了卓著的学术成果,本次论坛也将这几大研究方向作为分论坛的主题,期待同学们能够在分论坛中分享自己的优秀研究成果,碰撞出新的学术火花。学科本身的发展需要变革,学科内的研究工作也应当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加强。特别是如何进一步加强中国特色新闻学学术理论、学术体系、学科体系的研究工作呢?在这里,我向在座的同学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第一,要以真理的精神追求真理,深入挖掘科学理论精神,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融汇贯通,作为我们理论研究的“定盘星”和“灵魂”;第二,要坚持实践第一的思想,要善于总结当代新闻实践特色,从实践中找经验、找理论、找问题、找方法,在实践中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第三,要以科学的态度追求科学,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是学科学术的大变革,要秉持科学的态度,要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严肃严谨,实事求是做学问;第四,要推动学科体系和学术范式的革新发展,要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攻坚打硬仗,创立学派本身就是艰苦的斗争过程。

 

第三个关键词是“坚守”。新闻学科的发展需要在社会历史的进程中有所变革,同样也需要在科学规律和成功经验方向有所坚守。“必须坚持守正创新”是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的“六个必须坚持”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改革初期对于中国新闻出版变与不变,我曾经写过《坚守什么、变革什么》的文章专门讲过。那么,对于中国的新闻传播学研究来说,需要坚守什么呢?我认为,也是要先保护孩子,再倒掉洗澡水。简要说,首先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动摇,这是我们学科建设和理论研究的根基所在。其次,要坚守属于我们新闻人“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使命和情怀。使命简要说是四项:科学真理的传播者,时代风云的记录者,社会进步的推动者,公平正义的捍卫者。大情怀简要说是五点:真理情怀(科学态度),职业情怀(责任道德),家国情怀(国家民族),人文情怀(关怀民生),人类情怀(人类命运)。这是我们新闻人特有的风骨。再者,要坚守科学严谨、实事求是的治学态度,研究“真问题”,解决“真问题”,拿出真学问、取得真成果。讲特色更要讲真理,讲中国更要关照世界,要经得起历史、人类的检验。我希望在座的清华各位同学们,要传承清华的学术精神,坚守“清新”底色,不忘纯净初心,永葆青春活力。

 

我相信在各位同仁、各位同学的共同支持与努力下,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定能守正创新,以实际行动回答好“时代之问”,为国家立心,为民族立魂,为人类立文明。

 

祝愿同学们在本次论坛中都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成长,拿出更好的学术成果。也祝愿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

 

 



编辑:liu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