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

2021.11

口碑在消失:校内修车铺定价存争议

作者:林希颖 赵子涵 张志浩 郭疆卉

2019年秋季的一个下午,闻笙推着自己1年前买的飞鸽牌自行车来到了清华一处修车铺,要求师傅替他修修最近不时脱落的链条。


师傅上下看看、左右敲敲,皱起了眉。


“你这后轮歪了,我给你正一下就好了。”不等闻笙开口,他又把自行车翻了个底朝天,瞟一眼随即评价:“先不说你这轮歪不歪,这车胎也太旧了,得换一个了。”


“可我上个月刚换的啊!”


“后轮的?”


“对啊。”


“在哪换的?”师傅语速轻快,“给你换一旧胎。”


“就在这换的啊。”


师傅手上的动作慢了一拍。“我先把你后轮正过来吧。”



图片

庞大的校园里,自行车是必备的代步工具(李泊宁 摄)


口碑在消失?

从清华大学紫荆学生公寓到第六教学楼有1.3公里,步行约需18分钟;在这座占地442.12公顷的庞大校园里,自行车是最重要的代步工具,而“修车”或许也是最不可或缺的服务业之一。


据统计,清华校内学生区有超过7家修车铺,分散于紫荆公寓3号楼、5号楼、9号楼、10号楼、11号楼,以及南区学生公寓附近。这些修车铺中不乏开了十年以上的老店,甚至有些在历代清华人的校园记忆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图片

学生区自行车修车服务地点示意图(来源:清华后勤公众号)


位于紫荆公寓5号楼下的修车铺,已经在清华园里生存了17年。“差不多2004年紫荆公寓建成那会儿,我就从西门外的自行车一条街搬到这儿来了。”师傅说。


两个歪歪斜斜的红字“修车”,和一块格式统一的紫色价目牌,是校内修车铺的标配招牌。仅有不到十平方米大小的店面里,堆满了大大小小的各式自行车零件:辐条、车筐、车锁、车铃……屋里堆不下的就搁在门口,穿着拖鞋的修车师傅坐堆在门口的车零件旁,一边修理着他的“病患”,一边等待同学们推来新的“挂彩”车。


图片

蜗居在宿舍楼下的修车铺(林希颖 摄)


这是清华园里大多数修车铺的缩影。和近年来校园内焕然一新的超市、咖啡店不同,这些小小的修车铺,好似被时光遗忘了一般,没有大招牌,也没有现代的店面,基本上靠口碑吸引顾客。一家名叫“卧伍真”的修车铺,自1985年起扎根在清华园里,依靠“真”和“便宜”(“伍”字指过去五毛钱可以补一个车胎)的特色,至今被许多老清华人铭记。


然而,最近两三年来,清华学生对校园修车铺必需、便捷、便宜的传统印象,却渐有被打破的趋势。口碑在消失,清华家园网、THU树洞和清华师生的朋友圈里,对校内修车铺投诉像雪花片一样纷至沓来。


图片

树洞上同学对修车铺的投诉截图


价格虚高?

在众多投诉中,价格虚高是同学们吐槽的首要槽点。


小郭曾打算在校修车铺更换碟刹器,一问价格发现需要90多元。他被价格吓了回去,随即在淘宝上买了套20多元的碟刹器自己装上。住在南区宿舍的闻笙,因自行车后轮辐条经常断裂,他在网上自购辐条后存在修车铺处,需要时托修车师傅安装。修车铺最初要收取15至20元一次的安装费,直到后来闻笙成了“月卡用户”,安装价格才降为正常的5至10元一次或免费。


记者走访了学校学生区的各大修车铺,发现各家修车铺的墙上,都按照学校规定立有统一的价目表。价目表展示了16项常见修车服务,各条服务以相差5至50元的价格区间表示。

图片图片

六家修车铺16项服务价格与淘宝价目比较


修车铺A师傅声称,这些都是“学校定的价格”。包括A和B师傅在内的多位师傅都告诉记者,校内修车铺有统一的进货渠道,“基本上都是一个人送的”。但C师傅却明确否定了统一进货的说法。学生社区管理服务中心综合治理办公室工作人员的回应和C师傅一致,目前暂未对自行车零件的进货渠道有统一管理。


记者注意到,地理位置相对较好的修车铺,价目表上的价格会稍高与其他店铺。同时,校内价格相对淘宝上普通商品的价格,也会相对高上5至20元不等。


清华大学自行车协会(以下简称“车协”)会长陈怀玉告诉记者,车协会员基本不在校内修车铺修车,大多时候自己上网买零件自己修理。“因为修车铺有各种人工费场地费,所以肯定会比上网买要贵。但总体来说,我觉得这个溢价还是合理的。”车协C类队队长张文力说。


图片

清芬食堂旁的修车铺(郭疆卉 摄)


但并不是每位同学都会关注价目表,就算关注了也未必不会“上当”。虽然修车铺提供了多种价格的零件以供选择,但价格差异背后的质量差异,没有专业知识的普通人很难分辨。C师傅专门拿出两条一模一样的车链给我们展示:“我说这个是75元,那个是25元,你看的出来吗?”


“如果对自行车的骑行体验没有很高的需求,就一般通行车来说,其实便宜的零件就可以。”车协会长陈怀玉说,“价格高的零件,对通勤自行车的使用体验,并不会有特别大的提升。”


此外,C师傅还告诉我们,有的修车铺会把次等货故意按高价出售。他看不惯这种行为,认为价格高不是真正的问题,以次充好才是。“你可以把价钱要出来,但是你不能拿次品忽悠人家。”但因为学校修车铺出售的,大多是比较低端的零件,对于即使是对自行车烂熟于心的陈怀玉来说,“要判断真假,也会比较困难”。


图片

修车铺往往身兼修车与买车二职(林希颖 摄)


捆绑消费?

除了价格虚高,捆绑消费、诱导性消费是校内师生在修车时面临的又一问题。


小凯曾因车的左闸线开了,将自行车送去修车铺修理。修车师傅修着修着,忽然跟小凯说车筐该换了。他看了看自己破旧的车筐,同意了。过了一会,换了个师傅过来维修,又建议他换个车链子。“我还特意提前问了下价格,但因为也没在别处修过,我也不知道他给我的价格合不合理。”最后,原本只想修理左闸线的小凯,一共花了80多元。


闻笙也曾在修车时遭遇类似的推销:“这就像剪头发时,不管你是啥发型,托尼都会劝你烫一个。”而原本只想修理被撞歪的车撑的滕真,甚至在吃饭时被师傅擅自更换了两个车胎。时隔数月回想起这件事,滕真仍愤愤不平:“这两个轮胎几乎是我半辆自行车的钱。”


类似的消费经历在同学的吐槽中屡见不鲜。其中,“要不要换轮胎”,是他们最常面临的选择。顾欣每次去修车铺更换铃铛之类的小活儿时,常常被说车子出了问题,比较常见的说法就是车胎不行,建议更换。


“虽然未必是假话,但我总觉得有利用专业优势坑无知学生的意思。”顾欣说,“以至于我的胎一年一换,去修车铺跟过年检似的。”每次换胎,顾欣都要花费超过100元。


图片

早上九点,就有同学在修车铺修车(林希颖 摄)


由于对自行车和修车市场并不了解,同学们在修车时往往与修车铺师傅间存在信息不对等,“到底需要不要修”、“多少价格才是合理的”的困惑,便随之产生。

 

针对“要不要换胎”的问题,记者询问了两家修车铺,其中一位师傅这样解释为何需要换胎:“现在的自行车车胎使用的是‘生胶’,不同于曾经的‘熟胶’,生胶根本补不了,即使补了,骑上个三五天就会再次坏掉。”但紫荆的B师傅却告诉记者,一般车胎不会轻易爆,即使是钉子扎了小孔,也是可以补的,大部分的车胎维修都只需要打气和补胎。

 

不过,出于经济和技术的考量,直接上网购买零件自己换胎或许是最为划算的方式。根据陈怀玉的介绍,补胎和换胎所需的人工成本差不多,甚至补胎难度还要大些。“但十块钱在网上就可以买个内胎。”她说。更换轮胎的技术难度也并不大,“在b站随便找个视频就能学会”。

 

不过,车协的张文力补充说,除非是爆胎,否则如果仅仅是车胎或其他零件老化,并不一定必须更换。“这点因人而异,如果是一点老化,有些追求极致骑行体验的人,可能就不能接受,但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是完全可以骑的。”陈怀玉则表示,适当给车做保养,能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尽量避免车淋雨,淋雨后及时上油就好。”她说。


图片

车协同学自己修理自行车(受访者供图)


如何监管?

面对校园修车铺可能存在的“乱象”,有同学在家园网上对学校提出建议,要求学校及时整改“乱收费的情况”,保障同学们的利益。


记者走访了市场管理办公室,向工作人员了解了学校对学生区修车铺的管理措施。市场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刘老师说,管理室有“巡查制度”,每天都会派人巡视修车铺,主要检查卫生问题、防火及安全隐患、占道经营、使用违章电器等方面,并监管修车师傅的服务态度,处理学生的投诉。对每次巡查中遇到的问题,市场管理办公室会建档记录,在每年考核时对商户进行评估。


针对修车铺价格问题,刘老师表示市场管理办公室开展过市场调研,根据各家修车铺的定价,管理室一一找店铺协商,最后拟定了统一格式的价目表。“价目表是对自行车基本维修价格的参考,要超出这价目表的价格范围就可以向市场管理办公室投诉。但这也只能给同学们一个参考,如果同学的车是高档的名牌车,那费用肯定和价目表有差别。”刘老师建议,“同学们修车时货比三家,自由成交。”


图片

南区1号楼修车铺的价目表(赵子涵 摄)


近期,市场管理办公室还同修车铺制定了文明公约。“同学们遇到任何违反公约的情况,都可以直接拨打公约下方联系电话,我们会立刻处理。”刘老师表示,“学生在家园网上的投诉是匿名机制,管理室无法与同学取得联系,我们建议同学们有问题直接当场拨打投诉电话。”记者看到在大多数修车铺的门口,都贴有刘老师提到的“文明公约”,约一张A4纸张大小,列举了十条约定,下面有一行监督服务电话的小字。


图片

一家修车铺门口张贴的“服务公约”(林希颖 摄)


一些老师傅认为,对于修车铺这项老牌校内服务业来说,并不需要市场管理室自上而下的约束,在他们之间已经自然形成了一种市场约定。


“干的时间长了,不明码标价怎么行?”D师傅说。即使存在“价格弹性”,这些修车师傅多数已经在这件小铺子里呆了半辈子,和自己的修车事业有了感情。“清华对我们挺好的,就因为对我们好,我们更要回报清华。”他叹了口气,“我们修车,就是按良心做事。”一些受访同学也表示,看到修车师傅日复一日辛苦的工作,自己可以理解师傅适度加价,毕竟这可以算作“人工服务费”的范围。


修车铺的师傅也表示,学生的投诉和学校的监管效果并不明显,“往往管不了几天”。他见到一位同学来隔壁一家修车铺投诉收费问题,虽然“领导会叮嘱他们注意点”,但“有些人就是喜欢坑蒙拐骗”。


“有的铺子早就有这些问题,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一种‘规律性’。领导前边一走,后边他又开始继续。学生不投诉、不打架,领导也不去管了。”B师傅说。


图片

修车铺的招牌(林希颖 摄)


修车,这项靠口碑在校园内生存二十余年的服务业,如今正面临新的市场政策。


学校正在努力推进校内商家的优化管理,资产处会在学校的网站上公开招标,对报名的商家进行评议。对服务质量不合格的商户将淘汰出校园,未来修车铺也将纳入这个范围中。与此同时,市场管理办公室在未来会更加关注修车的质量问题,联合政府执法部门共同加强质量监管。


图片

忙碌的修车铺(林希颖 摄)


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在我国的法律中一直占据重要的地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条规定,经营者不得虚假宣传、不得拒绝答复商品信息、应当明码标价。与此同时,《新消法》第九和第十条规定,消费者有权自主决定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有权拒绝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在这一点上,刘老师希望学生区的市场管理,能有更多的同学参与其中。


清华车协也在探索新的修车可能性。一墙之隔的北大车协,每周五都会在出摊地上,为同学提供义务修车服务。清华车协也曾设想仿照北大的做法,“但我们缺乏合适的场地”。


“我们也在考虑,能不能组建一支类似于科技服务队的勤工大队。”陈怀玉说。


自行车,就像是清华园里的红细胞,运输着师生在“血管”里流动。这些校园修车铺,则负责修理出了故障的“红细胞”。它们虽小,但却服务着整个清华数万名师生。想要让“血液”健康合理地流动下去,解决现存“价格不透明,服务无标准”的修车铺难题,同学、商家、学校三方的努力缺一不可。


注:闻笙、小凯、滕真、小郭、顾欣、A师傅、B师傅、C师傅均为化名。





编辑:hj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