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2021.06

童年的参差:你有没有被鸡娃过

作者:马璐瑶

鸡娃,网络流行词,取“给娃娃打鸡血”之意,指的是一种超前培养的家庭教育模式。

这种教育模式广泛存在于各大城市的中产家庭之中并呈现出下沉势态。鸡娃家长往往投入大量财力物力为孩子争取校内校外的最佳教育资源,意图使孩子在学业以及综合发展上实现“抢跑”,并最终进入名校。“三岁读满一百本英语书”“六年级上五个奥数班”就是典型的鸡娃操作。

在不断内卷的氛围下,鸡娃似乎已经成为教育中一条“必经之路”。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严飞老师认为,从社会学的角度看,“鸡娃”的崛起,是因为如今经济特权从一代传递给下一代,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教育系统完成的,全球都是如此。正如劳伦·A·里韦拉在《出身》一书中所写,“收入较高且受过教育的父母会将重要的经济、社会和文化优势传给下一代,使他们在获得学业成功和高效入学竞争中领先一步。”

而随着社会的转型与发展,高学历具有了更高的工资溢价,科技的变革则降低了就业市场对于受教育程度低劳动者的需求,导致劳动力市场“学历膨胀”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好学历成了孩子最重要的职场敲门砖。通俗地讲,受教育程度高的人普遍挣得更多,父母就有了鸡娃的必要性——努力鸡娃,拿高学历,才能避免掉队成为炮灰。

我们采访了十位清华同学,看看他们的被鸡娃程度究竟几何。


那时每天偷偷哭

长大才发现,不是每个人的童年都这样

芒果 河南郑州 鸡娃指数:★★★★★

我六年级的时候上了三个奥数班+两个语文班+三个英语班,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短期的专题培训。更夸张的是六年级下学期,我每天只上半天学校的课,下午在家学习或者上课外班,准备小升初考试。

假都是我妈替我请的,她那时候正辞职在家,就把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我的学习上。为了让我不要“不务正业”,她把我收藏的一摞宝贝漫画书当成废品卖了;备考奥赛的时候我每天都被要求做大量数学题(我数学其实不太好,做得很痛苦),她会把这些题全部做一遍再给我讲,还会帮我手抄英语错题。

我当时每天都偷偷哭,压力太大了,我后来升高中以及保送考试的时候压力都没这么大过。

但其实我觉得上这些辅导班性价比真的不高。上高中我才发现,很多同学没有超前学习,按部就班地走,成绩还是很好。而我因为很多初中知识在小学就学了,中学时代学习反而有所懈怠。而且我妈这时候也重新开始上班了,没有人再把我逼得那么紧。

五一和我妈一起看《小舍得》,顺便聊起来以前的事情,达成一致的是:她是抓我抓得有点过于紧,但主动帮助多于一味施压,比如她会帮我整理错题而不是指责我为什么做错。当然了,事实上这还是会让我压力很大,但确实也让我在学习上提升了很多。

我感觉家长监督孩子学习无可厚非,但应该用更科学的方式。



叔夜 四川成都 鸡娃指数:★★★★


小时候爸爸失业了很长一段时间,家里过得很艰难。妈妈每天都哭,低声下气去找人借钱。我看着特别心酸,于是决心认真学习,考上哈佛牛津,以后做个厉害的人,让家里好起来。

他们也很重视我的教育,在这种经济情况下仍然陆续还给我报了很多课外班,学画画,学吉他,学拉丁舞,还有英语和奥数。这两个我学得真的很痛苦,考得也很差,但他们对我的期望那么高,课又那么太贵,我不敢浪费钱说不想上。

严格意义上说他们没有“逼”过我,因为我从没直接表达过我的情绪。有一次我补完课他们来接我,我说我好累。他们说:“要坚持,以后会更累。”我沉默了。其实我只是希望被安慰一下。到现在我还是一个不太敢表达情绪的人,尤其不习惯向父母表达。发出很多次信号没被收到,也就没什么安全感了。



希希 广西南宁 鸡娃指数:★★★


我父母属于那种比较温和的鸡娃家长,你自己努力的时候就还好,你稍微懈怠了他们就会开始鸡你。这导致我自己对自己要求很严,或者说我会自己鸡自己。我老家那边教育竞争不太大,放寒暑假邻居家小孩都在家看电视,我就要学跳舞学书法学画画学英语。

在这个过程中我确实学到了很多技能,比身边很多同龄人更“优秀”;但它很大程度上又让我习惯了紧绷,不会放松,好像我必须比他人更好,否则就会让所有人失望似的。

但上大学之后,接触到更多的人,看见不同种的人生,我才慢慢放松下来,才明白不是一定要活在他人和自己的期待里。好的生活和好的人没有标准,只要自己过得开心,不后悔就好了。


我也没搞懂自己有没有被鸡

总之就是在似与不似之间了

蜜桃猫 四川成都 鸡娃指数:★★

我爸妈都是农村人,中专毕业就直接出来工作养家了。后来他们都到了国企工作,生活虽然稳定了,但总是很遗憾自己“没什么喜欢的东西”,所以只要我对什么表露出一点兴趣,他们就会问我想不想学。

我小时候上了蛮多杂七杂八的课——钢琴、书法、美术、珠心算、舞蹈、游泳......还有些我自己都不太记得了。但其实我父母并不是在鸡娃。比如我当时奥数学得非常垃圾,他们也不会说什么,反而是不断地安抚我,表示没关系,不是这块料咱就不学了。

高三的时候我突然不知怎么失去了学习动力,考试考倒数,晚自习看杂七杂八的书。因为我对经济学感兴趣,我妈还助纣为虐,给我买相关的书看。结果我越看越觉得有趣,又了解了一下就业信息,发现金融领域清华本科的加持非常重要,于是只好滚去学习了。

现在我妈买的那些书成了我的教材。


小企鹅 广东 鸡娃指数:★★

我小时候上了很多课外班,但主要是因为学校教的比较简单,我妈怕我无聊才给报的,所以我童年过得还挺开心,也不觉得累,感觉和现在那种纯粹为了升学内卷的鸡娃相比确实还是不一样吧。而且爸爸妈妈还挺经常带我出去玩,每个寒暑假都会出去旅游,周末也经常带着我自驾去海边爬山。

另外因为自己小时候比较聪明,下棋学奥数什么的都比同龄人要快,妈妈和老师就会让我去跟着年龄大的小孩子上课。刚学围棋的时候老师特别喜欢让我跟棋院里的大男生下,参加比赛也要虚报多一两岁参加男生组的,对四五岁小孩子来说,面对比自己大还厉害很多的男生感觉很吓人,我就会哭,被妈妈摁头一边哭一边下,不过后面变成我把人家下棋下到哭了。


截然不同的“佛教”儿童

指被佛系教养出来的儿童

蝶恋花 北京朝阳区 鸡娃指数:★

我爸妈属于北京家长里比较另类的,几乎从不管我。海淀差不多每个小孩都学过奥数,但我爸不知道为什么坚决抵制课外班,所以我从没上过奥数班之类的,导致我现在一度怀疑自己数学不好是不是因为输在了起跑线(笑)。

不过我小时候确实上了不少兴趣班,而且都是自己想去的。唯一一次例外是四五年级的时候我妈突然非逼我学跆拳道,可能是怕我不安全吧hh,但最后决定权还是给我的,我觉得不喜欢就没学。

可能正是因为他们对我放得比较松,我才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才会真的觉得学习是一件挺快乐挺有成就感的事。如果我自己像我看到的很多案例那样被鸡娃,我可能早就厌学了。


K  澳门 鸡娃指数:0

我父母不太管我的学习。我母语并不是普通话,我爸妈普通话也不是很好,小学需要听写默写的时候都是我教他们,然后他们还记不住,得教好几遍才能帮我听写。小学也上过一些兴趣班,但很少有坚持下来的,他们也不会逼我去学,不过现在百团大战的时候还是偶尔后悔没被“鸡”出点才艺来。


冰淇淋 北京海淀 鸡娃指数:★

我小学初中压力都不大,从小就是比较快乐的那种,没有任何烦恼,也没有被父母鸡过。

但高中有一阵是自己鸡自己,就把自己逼坏了。高一还好,还会参加班级活动,踢踢球啦搞搞社团什么的。但高二就开始走火入魔了,把自己的感受压抑到麻木的状态,对一切都无感了,好像自闭了一样,心里只有成绩。

我印象很深的是高中最后一节课,当时老师表情很不舍地在放一些校园照片,我就很无感,甚至课后还问老师一道题。现在想想觉得自己怪冷漠的。但高考之后我感觉人就空了,恍惚觉得自己好像错过了很多。现在毕业快一年了也没调整过来。

所以我个人其实很抵触鸡娃,尤其是父母对孩子的鸡娃,也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慢慢长大,快乐成长。


阿炮 福建厦门 鸡娃指数:0

我们那边氛围就不焦虑。我高中那些成绩顶尖的学生几乎没有上过补习班。我的前任初中开始学小提琴,高二晚自习还天天请假回家练琴。我自己家里氛围也很好。高三网课期间我确诊抑郁,我妈就直接每天开车带我去周边山上散心。返校之后我因为病情嗜睡严重,几乎每天只能在学校呆半天,也是我爸妈帮忙请的假。

最离谱的是当时我总是起不了床,我妈就给我叫喜茶到学校,身为十级奶茶爱好者的我就不得不去上课。但他们也不会逼着我学习,而是花了很多时间陪我看病,一直到我好转。我的老师们也不会逼我,尽管当时我成绩爆炸得离谱,他们还是跟我说,你选择和大题挑一个写就行,都不想写也可以不写。

到THU来了之后我反而会觉得有点自卑和惶恐。因为氛围会紧张很多,大家又都很厉害也很努力,好像只有我一个人老想着玩。但我确实是觉得学够了就会停止的类型,我家人对我的要求也是别挂科就可以。他们总是跟我说“自己的人生自己负责”,我觉得只要做到这点就好。


一个海淀鸡娃旁观者

最让人遗憾的是教育资源的浪费


匿名 兼职某少儿编程培训机构 南京

我从小学开始学编程,打信息竞赛,不过更多是出于兴趣,没有很鸡。现在在某少儿编程培训机构兼职,本来这个项目的初衷是普及计算机科学,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但是实际用户全是海淀鸡娃。因为五大学科竞赛只有信息竞赛不依赖课本内容,所以如果从小接触,有些人初中就能拿到清北的资格,可是这些人都是极少数天才级别的。但家长都会觉得自己的小孩是天才。所以相对于十几年前的奥数热,现在海淀鸡娃们都开始了“编程热”。

我不否认这股编程热让更多孩子对计算机科学产生了兴趣,确实培养了很多未来计算机科学家的苗子,但对大多数没有兴趣的孩子来说是一件挺痛苦的事情。他们要在六年级这样的年纪,学一些本科生也只是“了解即可”的内容。

我觉得遗憾的是,大城市的一些孩子,明明对编程不感兴趣,却浪费自己的时间学自己不喜欢的东西,也占了教育资源;小城市的孩子即使兴趣浓厚,也没有这种资源,上了大学发现被大城市的人甩开了一大截。此外,小城市很多无良教育机构,趁着编程热割韭菜。很多所谓的老师经过短期培训就上岗了。这些机构利用信息差和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在小城市割韭菜。很多家长也不懂编程,反正任你忽悠,学费动辄上万,什么也学不到。

另外,我上大学之后玩音乐,发现很多所谓“钢琴十级”,基础其实很差。考级只是培养了你把考级曲子弹下来的能力,并没有对你进行正规的音乐教育。很多十级的小孩谱子都认不全。老师手把手教你把曲子弹下来,考级证书拿到了,家长满意了,能吹牛了,你的钢琴生涯也就结束了。

你会发现这些教育很多时候都是满足家长的虚荣心。无论是搞编程还是搞艺术,好像拿到证书才是目的,能力有没有被培养起来不重要。


事实上,鸡娃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本无可厚非,其不过是教育内卷下个体的应时之举。但当鸡血过热,便难免有烫伤孩子的风险。

我们很难判断,鸡娃是否是考上清华的最佳途径,但可以肯定的是,它绝不是唯一途径。

每种教育模式都有其利弊,唯一重要的是儿童本身。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三十一条规定:“儿童有权享有休息和闲暇,从事与儿童年龄相宜的游戏和娱乐活动。”

父母之爱,不仅为之计深远,也应该关注孩子此时此刻是否睡眠充足,感到快乐。

本文图片除特别说明外来自网络



编辑:wu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