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3.11

第十一届范敬宜新闻学子奖获奖者陆地在颁奖仪式上的发言

看见“被看见”的力量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前辈、各位同学和各位朋友:

大家好!我是来自南京师范大学的本科生陆地,很荣幸作为范敬宜新闻教育学子奖代表在此发言。此时此刻站在台上,我万分激动,同时诚惶诚恐,我用一位新闻前辈的话告诉自己,我们从来不是生来勇敢、天赋过人,只是面对人山人海,多了一份诚恳。

都说新闻人天生就喜欢讲故事、听故事,我讲了很多人的故事,今天真诚地想把自己的故事带到这里,讲讲一位新闻学子如何看见“被看见”的力量。我相信,这不仅仅是我个人的故事,更是在宏大时代背景下我们这一代新闻学子的一个缩影,一种追问,追问如何在轨道里眺望旷野,如何在支离破碎间追寻理想与幸福,如何在精神家园建设中对抗格式化人生。

当今的世界,媒介变迁波谲云诡,时代发展风云激荡,深刻影响着每一位为新闻奔赴的你我,而新时代的新闻之路何从迈步、何以进步?我想范敬宜老先生的那句名言已经指明了方向,眼睛不要总盯着人民日报社那0.2平方公里,而要看到960万平方公里。

我牢记在心,并且时刻践行。我用了三年时间,跑遍了江苏十三大市和东南沿海省份,出差的车票能铺满一整张书桌。我从课堂走向社会,用笔和镜头记录着中国大地上正在发生的故事,关于人们,关于真相,关于未知,产出百篇全媒体报道,代表作一举入围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

我原先是理科生,第一次真正与新闻结缘却要从一位历史系教授的课题说起。一次偶然机会,我加入了抗美援朝亲历者口述访谈项目组。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回老家江苏盐城,这座与新四军有着深厚渊源的英雄之城,曾在抗美援朝期间也走出过很多英雄儿女,我要采访的老兵沈长荣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名军人,能参加上甘岭的战斗,足以骄傲终身。”这一句话老兵在镜头前重复了三遍,没想到,70多年前秦基伟将军对他说的这句话,一记就是一辈子。像沈长荣一样的抗美援朝老兵还有很多,一年下来我和项目组其他成员共采访了三十多位,通过文字和影像让他们的故事“被看见”。我更加相信,新闻与历史总是在交相辉映,每一位在时代洪流中留痕的人们都值得“被看见”。

2021年冬天起,有了一个全新的身份:中国青年报实习我确信,即便身处流量时代,一锤一凿的新闻采写依然是我心目中最纯粹的东西。

两会期间,我对话人大代表、著名游泳运动员张雨霏,让健康中国的建议“被看见”;在南京,我长期探访“魔方城”儿童中心,让孤独症儿童在社会上“被看见”;在苏州,让古城的昆曲、苏绣和老面馆等非遗文化“被看见”;在盐城,让丹顶鹤、麋鹿等国家级保护动物的故事“被看见”;在连云港,在学雷锋70周年之际,让新浦汽车站的雷锋车精神“被看见”;在无锡,开展务工青年调研,让后疫情时代的劳工就业问题“被看见”;在浙江丽水,让缙云烧饼背后的有为政府“被看见”;在福建三明,让沙县小吃背后的大众创业佳话“被看见”…… 前行路上,我立志让新闻成为一种公众表达,让“沾泥土、冒露珠、带热气”的中国好故事被更多人看见。

几个月前,在中青报江苏站站长李超老师的指导下,我参与的舆论监督报道《步步惊心!那些“不拒”未成年人的电竞酒店入围今年的中国新闻奖评选。报道刊发后,被共青团中央、人民日报转载,得到江苏省主要领导批示,专门成立督查组进行全省督查。该话题也被最高检、最高法关注,被写进中央依法治国办对江苏的法治督察报告,还被全国人大代表鲁曼女士带进全国两会

我深刻认识到,社会的完善与进步离不开“被看见”的过程,它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这当中离不开记者的推动,职能部门的推动,人大代表的推动,法律工作者的推动。只有每个人在各自的角色上坚持发声,社会才能形成一股良性的纽带,一往无前,久久为功。我也更加意识到,一个面向未来的新闻学子应当兼具胸怀家国的公共关怀与百家争鸣的理性思辨,要努力尝试从个体经验当中多窥见与社会、与人民大众有益的事情。我想,这就是“被看见”的力量!

最后,我由衷感谢母校南京师范大学对我的栽培,由衷感谢范敬宜新闻教育奖对我们广大新闻人的激励,由衷感谢评委会对我们新闻学子的厚爱!我相信,范敬宜老先生所做的一切也是让中国的新闻教育“被看见”的过程,他和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所有人铭记与追随。

谢谢大家!



编辑:liu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