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2.07

柳斌杰院长建院20周年大会致辞

来源:清华传媒评论 作者:柳斌杰

图片

清新二十周年院庆


在世界大变局的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应该如何为国家做贡献、为社会育人才?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十二届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第二任院长柳斌杰指出了当前中国新闻传播事业发展面临的挑战与机遇,中美贸易摩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目前正在进行的俄乌冲突,这三大事件考验了世界各个国家的传播力问题,中国一定要在国际舆论斗争中掌握话语权。


他提出,新闻与传播学院要围绕培养人才,建设科研,建设社会服务的新闻观,稳稳地站在世界传播制高点上,掌握国际话语权,为中华民族、为世界的人类做出重大贡献。最后,柳斌杰院感谢了各位领导及单位在二十年里对新闻与传播学院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并希望全国新闻学界同志、业界同志在未来齐心协力,共同推动中国新闻教育事业创新发展。


以下为柳斌杰院长致辞全文。


图片

柳斌杰院长在建院二十周年大会上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尊敬的海内外校友们、线上线下的朋友们,

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成立二十周年大会即将完成既定议程。我们后面两天还有系列活动,欢迎兄弟院校朋友继续支持。在此,我对上午的大会作个小结。


首先,要向大家表示感谢。虽然王希勤校长在致词中、胡钰和昌凤两位院领导在他们的主持、报告中已经向大家表示了感谢,我在这里还要再一次代表新闻与传播学院对王校长的致辞、崔士鑫副总编的致辞、杜占元局长的致辞、刘正荣书记的致辞,特别是赵启正主任的视频致辞表示衷心感谢!刚才启正同志深情回忆中已经讲到,从20年前建院到现在,清新的发展的每一步都得到这些领导和其所在单位很多支持,他们有的是参与了筹建,有的是参与了共建,从始至终都付出了很多心血。


这里也对方汉奇老师、米博华院长、胡百精副校长、唐绪军院长、高晓虹主任代表学界的祝福和祝愿,表示非常感谢!他们不只是今天致贺讲话,而是在教学科研多方面长期指导和帮助了我们。


在这里也要对国际相关学术机构负责人、国外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同行的祝福表示感谢!院友代表和在校师生代表的发言,也充满了深情和希望,给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今天到会的还有中宣部、国新办、广电总局、新华社、中央广电总台、中国日报、中新社等单位的领导和老朋友,以及全国兄弟新闻学院的负责人,他们虽然没能发言,但带来的祝福和支持是令人非常感动的,在此也深深表示感谢!


20年的记忆並不遥远,但回顾起来也能激起情感的波澜。


我到清华新闻学院工作时,正好赶上清新十周年院庆,当时听了胡和平书记和谢维和副校长的讲话,也听了来宾发言。传媒大学高晓虹老师发言至今记忆犹新。她说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十年走过了一般大学需要三十年才能走完的路,我听了当时很震惊。因为我长期主管新闻记者的教育、培训、考试、发证、年检工作,十多年来我对新闻教育比较关注,也曾经在不少大学调研过新闻教育改革发展问题。范敬宜先生在院时我也应邀多次来来清华调研。但听她讲这个话,我觉得我对这个学院认识很不够,应该好好学习,好好研究,做好未来十年的工作。此后十年,我就融入了这个集体,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经历了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全过程,深感荣幸。


今天我们展示和回顾了正式建院二十年的历程,其实清华大学新闻学传播学在人文社科学院已经孕育了17年。正式成立二十年之前的怀胎分娩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才使清新一诞生就走上了高起点发展的路子。建院时的老教授们最近都讲述了当时的故事,这对现在的师生都是很好的教育,我们对这些开创者总是心存敬意。


清新二十年,如果简单地说,前十年是在“打基础,探新路”。刚才大家都提到了,当时建立新闻传播学院,面对的环境是什么,需要思考新闻教育的关键到底是什么?我认为这是个大局问题。


第一,迈向新世纪,我们加入了世贸组织,中国文化市场要对世界开放,一个硬杠杆在那儿摆着,中国如何应对。


第二,互联网已经进入传播领域,虽然当时“互联网搭载新闻"服务的条例还没出,但中国正在酝酿怎么安全使用互联网传播信息,这是不能不解决的新挑战。


第三,中国要申办北京奥运会,其中一个要求就是奥运会新闻运行必须与国际新闻传播接轨,逼迫你进行新闻开放,不然就不在你中国办奥运会。


这三大背景年轻人不知道,我们当时为此经历了多少艰苦斗争。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研究的正是国际新闻传播如何改革、如何加强新闻教育以培养新型人才。党中央后来的一系列决策,例如加强马新观教育、加快培养国际传播人才,有序开放互联网新闻服务,都形成于那个时期,赵启正同志刚才已经讲到了一些情况,我们都是参与者,自然终生难忘。


在这个时候办新闻学院,怎么办?清华开始探路。刚才大家提到了办院的理念,包括人才培养方向、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也是不断地探索。因为我们有很多百年新闻院系已经有一套体系,这时候办院要走新路,清新这个期间特别值得肯定的有两点:一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进课堂並统领新闻学全部课程;二是现代国际传播,在教学上开拓了很多国际合作项目,取得了很多成绩。刚才屏幕上展示了很多中外校友的工作成果就是证明。我不再说了。


后十年我也用六个字来说,就是“抓改革,创一流”。后十年之始,也就是我来的时候,正是中央批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上海市中国教育现代化改革试点方案之时,清华大学正在落实这个改革方案,学院里尹鸿、金兼斌这届班子正投身于制定学院十年改革发展规划、以改革为动力建设一流学科是主线。陈昌凤、胡钰这届班子继续推进,取得显著成绩,走在全国前列。这十年主要就是做这个事情,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现在到来的新的十年,按中国的老话讲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三十而立”黄金时代,又处在一个全球大变局的关键时刻,对新闻传播战线来说,是要爬坡过坎、攻坚克难。因为我们在国际舆论斗争中的话语权遇到了极大挑战,特别是最近几年。在世界大变局背景下,中美贸易摩擦、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目前发生的俄乌冲突这三大事件,检验了世界各国的舆论斗争能力,西方一贯依托它的话语霸权、掌握和支配媒体资源,依照它的价值观控制世界舆论,处于强势地位。支持美西方的国家他们就大开方便之门,反对他们那一套的,则进行新闻舆论封锁,制造假新闻给予抹黑。美国的资本控制了整个西方媒体和舆论阵地。俄乌冲突中,美国政府掌握着国际话语权,让美西方所有的机构媒体、社交媒体、科技公司、自媒体以及新平台,全部按照它的口径去说话,而中国、俄罗斯等不同的声音几乎全部被无视或被封锁,所以整个国际舆论完全被谎言左右,这就是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新闻战线和新闻教育该怎么办?我想是大家应该面对的真问题。中国共产党治党、治国、治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什么事情都能搞定。但两大问题我们还要攻坚突围,通过创新发展来解决:


第一个问题,科学技术领域,核心技术卡脖子。


第二个问题,国际舆论斗争,争夺话语权,占领制高点。


接下来十年,我们学院根本任务就是为解决这两个问题培养人才。我们一定要在国际舆论斗争中掌握话语权,取得新突破。按照“十四五”规划目标,十五年左右占领国际传播制高点。我院第三个十年大致与这个时间段相重合。为完成这两项攻坚任务,我们需要着重在培养人才、加强科研、服务社会和改革创新几个方面开拓进取。深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学习教育,这是我国新闻行业首当其冲的工作,也是我们清华新闻与传播学院继续加强的课程,新闻人只要掌握了这个"定盘星",就能在世界传播制高点上点站稳脚跟、就能掌握国际新闻传播话语权,因为我们心中有科学真理,手上有十八般武艺。到那时,中国新闻传播才能真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作出重大贡献。所以,希望各位老师们、同学们紧紧围绕争夺话语权、占领传播制高点而努力,实现未来十年学院创新发展新目标。


在这里我还想跟大家介绍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服务国家智库方面已经打造的几个平台,希望与大家共建共享:


第一,中国特色新闻学研究基地,这是在人民日报、清华大学支持下,与复旦大学、中信研究院合作共建,坚持多年。已经有一套著作和一批教学成果,业内同志、新闻学老师及学生们可以从中汲取营养、深化研究。更希望大家多在这个平台上发挥才智,贡献力量。现在是个有利时机,实际上这几年国际舆论斗争使美国新闻学撕掉伪装,彻底破产了。很多国家都看清楚了美国所贩卖的"专业主义""言论自由""第四权力"新闻理念、新闻思想是什么东西。如果它需要它给你自由,如果它反对它给你一律封杀,不给你一点言论自由,叫你有理无处讲。国际国内都是这样,这就是所谓的美国新闻自由。反面教材更让人警醒,这是构建中国特色新闻学思想、理念、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的现实资料,也给我们开拓新闻事业带来好机会,希望大家能够好好抓住这个机遇,构建一个科学的新闻学体系来。


第二,国家形象传播研究中心,这是国家重大课题,总书记十分关心这个问题,每次会议都会提及,提出要“真实、立体、全面传播国家形象”,“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围绕传播国家形象这个目标,清华大学六院(馆)合作,依托我们新闻与传播学院打造了这个大平台,邀请新闻界、传播界、产业界、外宣界及国际人士参与研究中国形象的设计、塑造、建设、传播和国别调查,发挥智库的作用。我们有国际国内的研究网络和品牌活动,欢迎大家共享。


第三,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她已经成为文化部的重点联系单位,为我国城市文化建设、社会文化品位提升、乡村文化振兴提供文化产业、文化创意方面设计、建设、运营服务。这也是一个开放和共建平台,在许多省市县都有示范项目和示范点。欢迎大家参与。


此外,刚才大家讲到智能传播方面的研究,我们的智能传播方向已经进入教学日程,汇集了清华学科交叉、吸引了智能传播的高端人才,打造了元宇宙、多媒体融合等实验室,也希望同行们参与研究。我们的教学研究目标,就是培养既会使用马克思主义的定海神针,又有能掌握现代传播“十八般武艺”的高素质人才,让他们在这些开放、合作、共享的平台上,互动交流,实战历练。这些平台不仅仅是我们自己用,而且为全国同行服务。希望全国新闻学界同志,业界同志一起共建共享共用这些平台,共同推动中国新闻教育事业创新发展。


下午和明天还有论坛、签约、挂牌、演出等多项活动要进行,我祝愿所有院庆活动圆满成功!


最后,我要祝愿线上线下参加院庆的所有中外嘉宾,新老朋友,老师同学,事业有成,学业有进,身体健康,诸事如意!


谢谢大家!


图片




编辑:liu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