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2024.01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丝路新,互联天涯之谊。伴随“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落实,阿根廷、智利与中国深化合作,共建和加强这份横跨半球的友谊。在“一带一路”开启新十年之际,“丝路天涯”清华大学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阿根廷、智利专题调研支队于2024年1月11日至2024年1月25日先后前往智利、阿根廷,在“白银之国”、“天涯之国”的大地上切身感悟拉美人文风情,调研中拉合作发展,促进中拉人文交流。 旅途中,记录与思考共存;驻留处,他者与自我相逢。随着实践的正式展开,支队老师与同学们将共同见证这片陌生而明媚的土地上发生流动着的无数故事,一同创造行程中难忘的记忆,记录分享思索的灵光与别样的风景。 本期推送支队带队教师、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赵月枝老师的文化随笔。
经过三十个小时的飞行,我们到达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迎来了与智利人民的最初相遇,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魅力与民心相通的惊喜。
1月11号动身那天,虽然已是腊月初一,但是在国内正逢学期末的考试时段,大家十分忙碌,还没有进入准备过年的状态。然而,一到“天涯之国”智利的首都圣地亚哥,即将到来的春节,就成为搭建中智文化沟通桥梁的最好契机,而我们也立即沉浸在浓郁的春节氛围中。12号晚餐后,新来乍到的我们,就到一个公园参加“FESILUZ中国彩灯节”;13号从下午到晚上,我们全身心沉浸在另一个公园的万人“欢乐春节”中国文化展示活动中。
春节庆典活动现场
两项活动,前者我们来时一无所知,完全是即兴而为;后者则是计划中的核心活动。此行除了对智利和阿根廷两个国家的一般了解之外,我们还有一个相对聚焦的调研主题,这就是,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背景下的中拉人文交流的历史、现状和未来。
中国彩灯节现场
此行以阿根廷为主,智利为辅。虽然原计划行程是先到阿根廷,再到智利,但是在初期的准备过程中,我们从清华大学拉美中心得知,智利首都圣地将在1月12日举办一场“欢乐春节”春节庆典活动。我们不仅为此调整的行程,而且决定以参与者的姿态和沉浸式学习的方式,加入这个“中国日”庆典活动。我们向作为主办单位之一的智利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申请到了一个展台,而且从选拔学生开始,就为参与这个活动进行了充分的设计和准备。
清华大学展位吸引了上万当地民众
无论是无心插柳,还是有意栽花,在智利落地后的30多个小时内,我们的四场活动中,就有两场是深入群众性的中拉人文交流现场。这两场的活动地点不同、形式各异,我们的角色也不同,但是,智利人民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对中国这个遥远的东方国家的兴趣与联系,完全超出我们的想象,而我们在现场感受到的那浓烈的民心相通体验,则让我们全然忘记了旅途的劳顿。这两场文化展示,成了智利给我们的最好接风洗尘盛宴。
灯节:初探拉美文化的精美前菜
1月12日下午到达以后,我们没有全部等到各自的宾馆房间,就以最快的节奏洗尘换装,到智利天主教大学进行了一场学术交流。负责对接的清华拉美中心行政总监董羽老师告诉我们,有个公园里有一个灯节,虽然规模不大,但晚饭后可以去看看。我们以极大的兴趣赶到这个举办“智利中国彩灯节” 的公园,立即被眼前这一色彩斑澜、充满祥和与童话色彩的灯光世界所吸引。
彩灯节现场的九尾狐彩灯
更让我感到新奇的,是整个公园里那种强烈的东西方文化融合的色彩,是与在北美参与类似活动时看到的那种完全不同观众群。在北美,这样的活动中,现场观众大部分是华裔或亚裔;但是在这里,你很少看到亚裔。
赵月枝老师与部分支队成员在彩灯前合影
课程的助教王欣钰有很强的沟通能力。在买票的窗口寥寥数语,她就请出了灯节的女主人李瑾女士。热情洋溢的女主人,不仅免了我们的门票,而且全程陪同我们参观,让我们不但看到了眼前的彩灯,还听到了背后的人文交流故事。
李女士和先生来自上海,在智利发展已经二十年了。他们原先做烟花生意,后来由于政策变化,烟花不让放了,所以,从2019年开始,他们办起了春节灯会。她告诉我们,这场灯会从去年12月26号开始,一直到3月16号结束,前后75天,整整两个半月。除了我们眼前这个在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场地,她在智利第二大城市还有一个规模更大的展会,而彩灯则全部来自四川自贡。为了这两个展会,他们从国内运来100多个集装箱的材料。她说,市政府很欢迎这个灯节,乐于租给她场地,因为这既能扩大就业又能娱乐民众。
支队成员在彩灯前自拍
然而,对于如何吸引当地观众,女主人还是颇费心思,而我,也在与她的交流中,印证了自己的跨文化传播观念和对拉美文化的一些书本知识。虽然彩灯本身就是非常有吸引力的文化展示,但是,什么样的主题和造型才是最有效的跨文化交流媒介,这大有讲究。文化感受力极强的女主人,正是在“做”中“学”,在与当地民众的交流中,逐渐进入以灯为媒的有效跨文化交流佳境的。这里的核心,就是中华文化在本地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是通过不同文化的有机杂糅和融合,产生出新的文化形式。而不同文化的杂糅性与融合性,恰恰是拉美文化在世界文化百花苑中最靓丽的底色,也是拉美文化最吸引人的魅力所在。
彩灯节现场的龙形彩灯
碰撞和交流,调试与创新,是成功实现跨文化交流的密码。女主人说,刚开始的几年,灯花的造型以比较传统的中国亭台楼阁为主。有观众看完后问她,“我这是在中国吗“?具有很强跨文化交流敏感性的她,从中悟出了什么。因此,她决定引入一些非传统的主题与造型,让当地群众有更强的代入感和亲切感。她说,最重要的是,拉美人注重家庭,她的目标观众是家庭,尤其希望让当地的小朋友对彩灯和中华文化形成一个成长的记忆,同时也“让公司与智利人民一起成长”。正是怀着这样的理念,她不但把这次灯会的主题定为梦幻和探险,而且结合龙年的主题和小朋友的兴趣,引入了恐龙这一元素。在此基础上,又突出了互动性。结果非常成功。与我们一起漫步在彩灯与人流中,女主人不无自豪地说,虽然大规模的媒体宣传还没开始,但是周末两天的观众数,已经有两千多了。
彩灯节现场的巨大彩灯
南美夏夜星空下的社区公园里,色彩斑斓,如梦似幻,有动有静,亦庄亦谐,中西合璧的彩灯,让我们感觉既熟悉又新鲜。我们的心中,既充满了浸润在中华文化中的亲切,又感受到了徜徉在异域风情中的浪漫。在女主人的陪同下,我们在一个个主题鲜明、灵动十足的灯景中漫步,说笑着,拍照着,感悟着,毫无倦意,全然忘记了三十个小时旅程的劳累。
面对此情此景,我们当中的许多人,都控制不住自己内心那种从观众变成演员的冲动。在没有任何准备与排练的情况下,我们向女主人提出,希望登台唱一首“龙的传人”。女主人很快为我们找到了配乐。不一会儿,台上我们这一群刚刚从东方来的龙的传人,就与台下那只一直在公园里与观众互动着的“恐龙”一起,成了灯会上吸引眼球的风景。
支队成员表演《龙的传人》后合影
感谢女主人,让我们这一大群“不速之客”有宾至如归的美好感受。当然,公园里真正的主人,是那些兴趣盎然的本地民众,尤其是那些活泼可爱的智利小朋友们。
年会:接风洗尘的人文交流大餐
12日晚的灯节是女企业家举办的商业活动,13日晚在圣地亚哥下属的Providencia市雕塑公园举行的“欢乐春节”中国日活动,则是文旅部在海外的中华文化推广活动的一部分,有明显的官方色彩,也有更大的规模。这场活动由中国驻智利大使馆、Providencia市政府、智利天主教大学孔子学院和舞龙舞狮联合会共同举办,内容包括文艺演出、文化市集、武术表演、针灸工作坊、舞龙舞狮等。
活动现场的舞狮
在准备的过程中,我们就得知,去年的活动,是在一个街头广场进行的,由于观众太多,今年活动改办在一个空间更大的公园。然而很快,这个公园也被人群挤满。现场的空前盛况,大大超出了我们的想象。事后,根据中国驻智利大使馆的报道,整场活动的观众达两万五千人之多。
两万五千人齐聚庆典活动
圣地亚哥盛夏的下午,烈日炎炎。我们根据主办方安排,下午三点到公园布展。原来以为,半个小时把展台布置好后,从三点半到晚会七点正式开始这段时间很热,不会有多少人来,我们也没什么事。没想到,还没有等我们布置好展台,热情的观众就不怕烈日,摩肩接踵地从四面八方涌入公园,而我们的展台也成了公园里最具人气的地方之一。
支队成员在展位前与智利民众合影
清华的展台上,各种文化产品琳琅满目。我们以最浓缩和有传播力的文化产品传播中国文化。为了加深对智利人民对智利民众对中国的了解,除了清华文创品、民族非遗手工艺品及清华学子乡村摄影艺术展三个板块,我们还设立手绘互动区域,邀请智利民众涂绘中国印象,留下祝福语言。我们估计,来到清华展台前的观众有上万之多。从下午三点到晚上十点多,大家以文化产品为媒,不停地向热心好奇的观众们解释着,描绘着,分享着,交流着。从一句句友好的问候到一次次深入的交流,我们深刻体验到了“民心相通“的意涵。
赵月枝老师接受CGTN采访
让清华的展台成为公园里人气最旺的聚集区之一的最重要原因,是我们精心准备的文化产品,更是展台前后的清华学子。为了这场活动,同学们精心准备了各色中国传统服装。盛装登场、青春洋溢、多才多艺的清华学子,成了年会上推广中华文化的一支生力军。可以说,这支从上百名申请者中挑选出来的队伍,个个都是传播中华文化的特种兵。
活动现场忙碌的支队成员
这是一场真正的双向奔赴的人文交流盛宴。把我们的展台团团围着的观众们,对中国文化和作为中国文化承载者和解释者的同学们,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让我意想不到的是,那些用清华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拍摄的农村题材照片做成的明信片,也深受欢迎,成了同学们向观众展示真实全面的中国的有效中介。多少年来,我一直在倡导和践行通过讲好中国乡村故事讲好中国故事。所以,从一开始,我就非常支持这一把中国乡村元素带到清华展台上的创意。不过,说实话,在这样一个场合,这些没有太强视觉冲击力的中国乡村图片能否吸引到观众?对此我本是存疑的。然而,也许是因为这些图片本身所包含的真实信息,也许是因为分发这些图片的同学们的个人魅力,或者更应该是出于两者的结合,没多久,好几百张明信片就发完了。
赵月枝老师、胡钰老师在明信片绘制现场与支队成员合影
为了满足继续交流的需要,有几位同学开始在清华展台前的草坪上席地而坐,自己手绘明信片。很快,凤凰、兰花、熊猫等中国元素十足的图片被一张张画出来了。更重要的是,围观的人群过来了,小朋友和青年人也加入了绘画的队伍。而此时,一直在清华展台不远处的草坪上欣赏着眼前这一人文交流盛景的胡钰老师和我自己,也在这个随机新开辟的“第二战场“上,各自找到了自己的角色:胡钰老师给上百位观众和他们的家人取了中国名字,而我则在现场随机采访,了解普通智利人对中国的印象。
手绘明信片部分成品
在我交谈过的许多人中,有一位二十多岁的智利男青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与另外两位朋友一起来参加这个活动的。他说,智利人周末一般到户外从事各种体育活动,很少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大型社区集体文化活动。这场活动不仅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而且提供了一个让当地民众聚会的机会。他还说,以前在这样的活动里,几乎是清一色的传统文化元素;而这次活动,比亚迪等中国公司作为赞助商的出现,展现了一个高科技的现代中国形象。更让我意想不到的是,原来,他的曾姥爷——母亲的父亲,来自中国。他自己没有去过中国,但是对中国非常向往。他还翻出手机,向我展示了他的姨婆去中国寻根的照片。有趣的是,当我问他进入这个公园时是否想到自己身上流淌的中国血脉,他说没有——他想到的是,自己身上的衣服,手中的小米手机,都来自中国。
赵月枝老师与活动现场的智利青年交流
无独有偶,在一个下午的深入交流中,我们中间有好几位都碰上了外表上看不出来,但祖先来自中国的智利人。这使我想起几年前到古巴的一个令我惊奇的发现:我得知古巴是一个没有“唐人街“的地方。这不是因为古巴没有”华人“,而是因为,当年最早那批有十万之多的来自中国的古巴华工,早已完全与当地人混血,成为地地道道的古巴人了。从头天晚上灯会上那位来自中国的第一代移民女性为当地人献上的融合中西文化的彩灯视觉文化盛宴,到第二天晚上在与观众深度互动中发现他们当中一部分人身上流淌着中华血脉,我对拉美文化和拉美民族这一在不断融合的过程中形成的产物,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
赵月枝老师与即将登台表演的小朋友交流
尾声:最后两个荷包
13号晚上,已经十点多钟了,繁星点点的南美夜空中,一弯新月显得格外美丽动人。舞台上一个个热情洋溢的致辞,一幕幕精彩纷呈的文化表演之后,公园里参加“中国日“的大部分观众己经转移到旁边的街上,加入了龙腾舞狮跃的踩街队伍。我们这群忙碌了六七个小时的师生们,像跑完了一场国际人文交流马拉松一般,已经一个个精疲力竭。我们开始整理和收拾展品,除了留下旅程中需要送出的重要礼品,我们把剩下的清华文创产品和那些充满民族色彩的工艺品送给依然围着我们、眼光依然对我们充满好奇与友好的智利人民。
赵月枝老师送出民族工艺品
在给几位不同年龄的妇女送上色彩斑斓、造型各异的荷包,为她们戴上并合影留念之后,我开始注意到一直在旁边兴意盎然地观察着这一切的父子俩。在与那位父亲四目相对之际,我意识到,他有话要说。我不会西语,用英文又感觉违和且不礼貌,所以干脆用微笑和手势邀他说话。不料,他用英语问我,可不可以送他妻子一个荷包?多好的丈夫!幸好,盒子里还有一个最经典的蓝色荷叶形荷包,我给这位心中有爱的丈夫送上了这个荷包,祝福他夫妻永远和美。这位父亲身边,依偎着一位最多十七八岁的年轻小伙。他脸上略带羞涩,羡慕地看着这一幕。我明白了。没等他开口,我就半开玩笑地说,你是否也想给你的女朋友送一个?他惊喜地点点头。也就这么完美,盒子里真还有一个红色的、更合年轻姑娘的小荷包。我愉快地把它送给这位小伙。
胡钰老师赠送手绘明信片
这些想必出自云南少数民族妇女之手的小工艺品,是学院一位云南院友专门为我们此行准备的民族工艺礼品。就这样,这两个小小的荷包,从云南经北京,随我们跨越山海到天涯之国智利,最后经过我的手,承载着我们师生对智利人民的友谊,到了一对智利父子的手中。
赵月枝老师送出文化产品
在回宾馆的车上,我已经疲惫不堪,但是依然十分兴奋。我忍不住在想,我最后互动的这对普通智利父子,回去之后,会怎样向自己的爱侣讲述今天的“中国日”故事呢?而多年,甚至几代人之后,这两个荷包,在智利又会见证什么样的中智人文交流故事呢?
支队成员在展位前合影
供稿 | 清华大学全球胜任力海外实践课程阿根廷、智利支队 赵月枝
2023.08.14 13:45
11
2024.12
11
2024.12
11
2024.12
2024.06.14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