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2023.08

从贫困山村到热带雨林“打卡”点——基诺山上的乡村新文旅

来源:清新国新 作者:赵雨晴

“以前小时候,我们出门就是森林,但现在你们看这里,山上光秃秃的,都是橡胶,”基诺族的村民布鲁都站在西双版纳原始森林旁的一个山头上,眺望着眼前的一片橡胶林。

 

在大山中的原始森林之间,是我国第56个民族——基诺族的聚集地。基诺族是我国最后一个被国家确认的民族,人口较少,主要分布在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

 

基诺族村民从前一直保持着刀耕火种的生产模式,茶叶和橡胶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然而,橡胶树种植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较大,受到近年来橡胶产量下降、价格下跌等影响,这种模式的在当地的发展难以为继。

 

“现在有点后悔当初种了橡胶,”一位几十年前将茶叶改种成橡胶的村民包布鲁说,“所以我们现在也加入了这个修复项目。”

 

2018年起,西双版纳州热带雨林保护基金会在政府支持下开始在基诺山试点雨林修复项目。“我们以基金会出资、出树,村民出地的模式,用恢复森林多样性的树苗取代长势不好的橡胶,开启了热带雨林修复的进程,”布鲁都说。

 

包布鲁是目前参加这一项目的40多户农户之一。加入热带雨林修复项目后,村民只需要每年给这些树木进行几次除草,远比每月十几天、每天六七个小时收割橡胶要轻松。

 

图片

布鲁都在介绍热带雨林修复项目

(图源:陈斯达)


而在空下来的这部分时间里,村民们充分发挥能动性,在政府引导和企业合作下,依托附近的生态和文化资源,开发出了众多文旅项目,大大拓宽了生计来源。

 

例如,村民在担任游客向导时,自发探索了一条雨林徒步路线。在此基础上,基金会和政府促成了当地与西双版纳龙象旅游公司的合作,帮助村民获取客源,形成了“穿越雨林”的探险徒步项目。

 

“今年以来,亲子研学十分火热,很多小朋友都没有见过大自然里的昆虫、螃蟹等等,我们的村民就带领他们在热带雨林内徒步旅游,体验基诺族的森林野餐等,” 基诺山基诺族民族乡的乡镇党委副书记白歆说,“我们的村民就成为了他们的向导,每个5、6人的小团向导收费在150元左右。”

 

正值暑期,基诺乡内目前有五、六个村子在做徒步旅游的项目。白歆说,目前每个村子每天能接收200到 500名游客,成为村民们一笔不菲的增收。

 

除了村民自发组织的生态游之外,政府也参与了基诺山文旅发展的规划。因自然灾害,布鲁都家所在的巴飘村在2003年底开始整村易地搬迁,恰好成为了政府的第一个试点村寨。

 

如今,在巴飘村一栋栋基诺族风格的建筑旁,水泥路面干净整洁,许多农户家门口还开满鲜花,小卖部、农家乐等四散分布,被评为景洪市“示范型森林村寨”、景洪市“文明村”等。

 

在寨口的一张长桌上,身着基诺族传统服装的唐海燕正在抖音上直播售卖家中自种的茶叶。除了茶叶之外,长桌上还摆放着火龙果干等食品特产、具有民族风格的手工艺品等等。

 

图片

唐海燕在巴飘村直播

(图源:陈斯达)


“作为这里的村委会工作人员、也是市人大代表,我平时一直在这里推广我们的基诺文化,那边的手工艺品也是我们当地老百姓放在这里的,”唐海燕说,“他们有的要去收胶、割胶,有的要去采茶,就会来找我帮他们售卖。”

 

在人口约1.5万人的基诺乡,村民与政府、企业、公益组织共同合作,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发生态和文化资源,从以往刀耕火种的贫困山区,变成了风貌独特的旅游地,吸引着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前来“打卡”游玩。

 

“我们也希望借由雨林修复项目,让游客、研学团、爱心人士和企业等一起来到这里,”布鲁都从小在巴飘村长大,现在,她成为了基金会在当地的联络员。

 

“带动村民们做一些其他的增收项目,让公益和商业结合发展,也是我们未来发展的方向,” 布鲁都说。


作者 | 赵雨晴

排版 | 扶威



编辑:liu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