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2024.01
全球胜任力专题调研是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开设的研究生课程。该课程旨在带领本院研究生赴海外实地探访,开展小规模、深度性、实践型的育人模式探索,创造跨年级、跨学科、跨地域、跨国界、跨文化的学习环境,增进学生对世界多样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提升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与全球胜任力,强化学生对中国发展道路和当代中国青年使命的认同,从而培养具有全球视野、中国立场、青年担当的优秀青年学生。
中国和欧盟是世界多极化格局中的两大力量、两大市场和两大文明。近年来,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经受挑战的同时保持了向上向前发展的积极活力,展示出强大的韧性和潜力。因此,此次课程旨在了解中欧关系现状,促进中欧青年之间的跨文化交流,以青年视角展望中欧关系的未来。清华大学全球胜任力课程专题调研赴荷比卢支队于10月7日至15日赴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开展为期一周的海外调研活动。
经过一夜淅淅沥沥的小雨,布鲁塞尔悄然换了新装。在窗前远眺,层楼之间黄叶掩映,渐红的枫叶仿佛泛着光的点点碎金,在秋风中轻轻摇曳;于街头漫步,路旁的栗子树坠着累累果实,一阵劈里啪啦的爆裂声过后,几颗裹着青色软刺的板栗便簌簌掉落身前。沐浴在温暖明朗的阳光下,浸润在湿润和煦的微风中,沉醉在雨后泥土的芬芳里,这座静谧的小城终于迎来了它的秋天。
10月13日的早晨,我们开启了本次实践最后一日的探访之旅。在布鲁塞尔的秋日里,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感受着中欧文化的交织与碰撞,不断向外探索世界,同时向内观照自己。在这临别时刻,纵有千言万语,纵有太多不舍,都化作了挥手间的一句祝愿:别时中欧情致远,来日深谊路久长。
欧洲亚洲研究所
“从上到下、从下至上的传播同样重要”
我们首先搭乘地铁来到欧洲亚洲研究所(The European Institute for Asian Studies,EIAS)。这家位于欧盟“首都”布鲁塞尔的智库,成立于1989年,专注于探索欧盟与亚洲的关系,并作为学术界与企业等民间机构的对话交流平台,促进欧亚之间的相互了解。
欧洲亚洲研究所所长Lin Goethals向支队成员介绍了研究所主要的研究领域。从地理上看,研究所侧重于南亚、东北亚、东南亚和中亚,涵盖了广泛的政策领域。Lin Goethals在欧盟对亚洲政策、欧盟与亚洲的政治与外交关系等方面有着丰富经验。
在交流中,Lin Goethals谈到,她注意到在近几十年间,中国在经济上发展迅速,并且在气候变化与环境保护领域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同时她也站在欧洲角度,解释了欧洲逐渐减少对华制造业依赖的原因。她期待与我们交流中国对此的看法,并与我们共同探讨出可能的解决方案。
在此之后,支队成员徐博也介绍了清华大学、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概况。
与我们共同对谈的还有研究所的研究员们。他们曾在北京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吕内堡大学等世界各地的高校有过求学经历,对中欧合作与国际关系方面有着浓厚兴趣与独到见解。在座谈中,支队成员与研究员们围绕着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展开交流,共同探讨中欧双方在政治外交、能源气候、科学技术等议题下的合作与发展。
在交流中我们发现,中国与欧洲都有着丰富的构成、多元的文化,难以用单一的形象或符号来加以概括。Lin Goethals表示,未来中欧双方要加强彼此间的沟通,从上到下、从下至上的传播同样重要。一方面需要通过高层次对话与共情式的媒体报道引领方向;另一方面也需要民间友善理性的声音,减少情绪化的交流。
阎冰洁同学在此次交流中深感传播的重要性,她说:“正如Lin Goethals所说,构建双向立体的传播体系十分重要。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我们青年人一代是很乐于交流互鉴、增进友谊的群体。通过这次座谈,我们也结识了许多外国朋友,我们会保持联系,和他们分享更多真实的中国故事。”
巧克力博物馆
“All we need is love and chocolate”
行走在布鲁塞尔的大街小巷,临街小店飘来的巧克力甜香总是让人不自觉地嘴角上扬。作为享誉世界的“巧克力王国”,比利时的巧克力位居全世界产量第三、质量第一,俘获着世界各地人们的心。比利时的巧克力生产史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其制作工艺不但历史悠久,而且还在不断创新。在位于布鲁塞尔大广场附近的巧克力博物馆,我们一同了解了比利时巧克力的故事。
走进展厅,仿佛一下子来到了遥远而古老的美洲大陆。早在3000年前,玛雅人便开始种植可可树,他们将果实可可豆研磨成粉,加水混合成一种苦味的饮料,称为xocoatl(苦水)。由于可可豆的珍贵稀有,玛雅人也将可可豆作为货币使用。那时候,一颗豆子可以买一个西红柿,两颗豆子可以买一个鸡蛋,十颗豆子便能买一只兔子。大航海时代,西班牙殖民者将可可豆从大洋彼岸带回了欧洲。经过多次改良后的可可饮料一下子俘获了欧洲人民的心,至今仍被称作世界三大饮料之一。橱窗中陈列着各式各样精致小巧的可可杯盏,足以见得人们对可可饮料的强烈热爱。
19世纪,人们又发明了固体状的巧克力。作为欧洲中心的比利时在日后的两百年间由于其地理位置与人口优势,加之其商业版图在世界的扩展,逐渐发展成为世界知名的巧克力生产大国。工作人员为我们详细展示了巧克力制作的流程。一颗夹心巧克力,需要经历制壳、排气、填芯、冷冻等一系列复杂的步骤才能得以成型。当各大厂商为了压缩成本而使用代可可脂制作巧克力时,比利时巧克力坚持使用纯可可脂,才能保证入口即化、微苦而回甘的醇厚口感。
在这个被甜蜜所浸润的国度,各式各样、玲珑小巧、包装精美的巧克力成为每一位来访者必带的礼物。一枚枚小小的巧克力,承载着美好与祝福,跨过重重山海,终将抵达爱的人手中。就像博物馆白墙上闪着霓虹灯光的标语所写的那样:All we need is love and chocolate。
欧盟中国商会
“商通中欧、共创繁荣”
午后的布鲁塞尔,支队师生冒着小雨拜访了欧盟中国商会。商会处在布鲁塞尔的中心地带,毗邻欧洲理事会和欧盟委员会的办公楼。和卢森堡一样,布鲁塞尔也是欧洲的金融中心之一。而与卢森堡不同的是,这里的金融机构较为低调内敛,往往隐于大厦之中,欧盟中国商会所在的中国银行办公区便是这样。走进办公区,空气中充满着平稳的静谧。
欧盟中国商会由中国银行(欧洲)有限公司、中国三峡(欧洲)有限公司和中远海运(欧洲)有限公司发起,于2019年4月8日正式成立。成立以来,欧盟中国商会的肩负服务中资企业,联通中欧商贸,打造中企形象的重要责任,目前吸收会员单位超80家,代表近1000家在欧中资企业,覆盖主要欧盟成员国。
欧盟中国商会秘书长方东葵先生率领多位商会同志热烈欢迎了支队师生。双方对各自的情况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在了解了全球胜任力调研课程的课程目的、组织方式等内容之后,方秘书长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表达赞赏,表示同学们亲身来到欧洲,了解当地社情民意的真实状况,以及当地民众对华的认知是非常有意义的。
方秘书长在座谈中指出,中国对中欧关系的定位是一直是全面战略合作关系,是要强调是中欧之间作为世界两大力量、两大市场、两大文明的合作。但是,中国的日益崛起也不免引起更多竞争和误解。为了帮助中国企业“出海”,商会在推动中欧经贸往来、加强信息交流和代表中国企业权益方面坚持不懈地发挥着作用。在助力中欧商贸关系发展同时,商会还旨在践行社会责任致力于促进中欧教育、人文等各领域交流。在讨论环节中,支队成员们就商会定位及战略、中欧绿色合作、战略高层对话、欧洲《芯片法案》、中欧合作竞争等双边关系热点等议题与秘书处团队进行了热烈互动交流。
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欧盟使团
“做好中欧窗口,广撒友谊种子”
拜别了欧盟中国商会后,支队师生来到了坐落于布鲁塞尔东郊的中国驻欧盟使团。穿过一条林荫道,同学们远远地看到了在他乡迎风飘扬着的国旗。鲜艳的国徽高悬在庄严的楼宇中间,带给了同学们别样的安全感。走进使团驻地,场馆宽阔、恢弘,通往会议室的楼道墙上挂着历任驻欧大使的照片,仿佛时时刻刻注视着过往的人们,诉说着一代代外交官为国奉献的精神。师生受到了驻欧使团的热烈欢迎,在大楼外,驻欧盟使团大使傅聪热情地与同学们合影留念。
中欧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两大力量、促进共同发展的两大市场、推动人类进步的两大文明。“越世界,越无界”,只有妥善管控分歧,开展更高水平合作,加强国际协作,才能推动中欧关系发展,促进中欧人民之间的友谊。因此,使团特邀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莉教授作了一场主题为《当前中国对欧传播的挑战与应对》的报告讲座。讲座活动由高明波公参主持,公参欢迎了支队一行,驻欧盟使团傅聪大使、朱京公使、马涛公参和部分使团同志30余人出席讲座,现场气氛热烈。
张莉教授就我国做好对欧国际传播的重要性、当前对欧国际传播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国在欧形象建构与应对进行了主题分享,在讲座过程中,张莉教授分享的内容也常常能引发在场同志们的思考与交流讨论,笑声与掌声频频。对欧传播工作是不可避免的大挑战,多年来我们虽取得了成绩,但任重而道远,仍要直面差距,加强交流,广撒友谊的种子。
在提问环节,张莉教授一一回应了傅聪大使和朱京公使提出的问题。讲座结束后,傅聪大使还特意留下来和同学们交流,期待和同学们一起讲好中国故事,并不假思索地答应了同学们“自拍”的小要求,给同学们留下了一段难忘而又珍贵的回忆。
随后,驻欧盟使团业务骨干们同支队举行座谈会,就欧盟对华政策、使团在维系中欧关系方面的具体工作案例、中欧人文交流和青年角色等议题进行互动交流。座谈会上,马涛公参首先对清华大学师生的到访表示欢迎,他向同学们介绍且回顾了驻欧盟使团长期以来在推动中欧关系发展方面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同时也肯定了清华大学的实践调研传统,表达了对于青年学子的期许。
座谈中,支队学生分别分享了本次在欧实践课程的感受,总结出了每个人心目中的“金句”。如支队成员魏明伦分享到:“消除刻板印象,消除这此之间的隔阂,是我们每一个新闻人的使命。”博士生徐博则用“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来形容他的心境。
随后,使团新闻处、政治处、议政处、经商处、科技处、文教处同志们分别就对欧舆论传播、看待中欧关系视角、对欧洲议会工作、中欧经贸关系、国际科学传播等进行专题探讨,并回答了同学们的提问。作为国内了解欧盟和欧盟了解中国的窗口单位,使团致力于改善欧洲对于中国形象的认知。外交官们表示,想要在风云变化的欧洲深耕,需要“边说边做”,即在促进高级别交流的过程同时,还需要努力宣介好中国,向欧洲的民众介绍中国的政策立场。拿今年使团成功举办的“茶和天下”展览活动为例,其收获的热烈反响也证明争取欧洲民众对中国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
年轻一代看世界的视角在变,现在的中国青年有底气去平视、平等地与外国人交流,更带有一种很包容很宽敞的心态去和各国的同龄人来交流。马涛公参和同学们分享了自己多年从事外交工作的感悟:“我们之所以有底气和定力,也是因为国力的支撑所在,实力上去了,地位也就上去了。我想,今天存在一些问题,将来可能也不再会是个问题。”
张莉教授在座谈最后做了总结,表示座谈会为支队师生提供了了解当前中欧关系更丰富的多元视角,并再次对使团及外交官们表示感谢。马涛公参亦再次肯定了同学们在欧行程,并期待以后有更多交流机会,使团将继续给予支持。支队学生也纷纷表示,今天真诚且热烈的交流使大家深受启发,也更加坚定了为中欧关系发展贡献青年力量的决心。
至此,支队在比利时、卢森堡和荷兰三个欧盟创始成员国展开的实践调研接近了尾声。支队出访时间并不能算久,但十分精彩充实。支队师生每天日升而出、日落而归,足迹遍布在欧罗巴西部大地上。中欧虽相隔万里,但海洋和高山没有阻隔我们交往的脚步。我们戏称,这次欧洲行让大家逐渐蜕成长为了“小欧洲问题专家”。
我们猜想,在多年后的回忆里,大家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了解中国且敢于发声的欧洲议会议员、与我们热烈攀谈的海外青年、在海外深耕绿色金融的中资企业机构、为国谋利展开立体外交的外交官员……深入了解欧盟历史发展、才能对当前中欧关系有更为透彻的认识,加强中欧人文交流,尤其是青年相交才能让增进彼此的认知。当我们不再犹豫地进行交流,中国的形象也会自然而然随之展现。
走出中国看世界,走到世界看中国。莘莘学子,踏上了万里归途。
供稿 | 全球胜任力课程专题调研
赴荷比卢支队
▲第一期:对话探访,共谋未来
▲第二期:寻欧陆风情 探多元文化
▲第三期:“你好”卢森堡 ,“再见”巴别塔
▲第四期:know others more, love others more.
▲第五期:以爱为舟,雨中漫行
2023.08.14 13:45
30
2023.10
30
2023.10
30
2023.10
2023.10.17 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