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2023.08
7月25日,清华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硕士项目来到了云南省普洱市的最后一站——普洱太阳河森林公园进行调研。这个森林覆盖率近98%的公园被誉为“北回归线上最大的绿洲”。在这里,到处山花遍野、古树峥嵘、鸟唱蝉鸣,郁郁葱葱的树木为这片山野盖上绿色的衣被。当日烈阳高照,调研团队穿梭在这片浓郁的绿色之中,穿过白犀地、野猴园,走过亿年桫椤丛、百病医药谷,在与大自然的亲切接触中,对普洱市环境保护与生态旅游等情况展开详细的调研。
太阳河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普洱市的东南角,首建于1992年,是普洱市首批国家AAAA级景区。公园总面积达32万亩,保存着中国面积最大、最完整的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曾因其对生物多样性方面保护的重大成就被联合国评为中国第一家“世界和平公园”。
“都说云南融合了整个中国的气候,而普洱融合了整个云南的气候。”太阳河森林公园讲解员许文峰说道。作为北热带和南亚热带的衔接地带,普洱的“过渡型”气候使其成为多种生物的自然栖息地,是北回归线上不可多得的自然生态景观和生物资源宝库。公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目前已知有蕨类以上的高等植物2100多种,其中中草药材900多种;动物800多种,其中国家Ⅰ级、Ⅱ级保护哺乳动物有22种,国家重点保护物种67种。在这里,游客不仅能零距离观赏与恐龙同时代生存的“活化石”桫椤树、世界上最“恐怖”的植物之一箭毒木,也能看到水间嬉戏的南非白犀牛、在树上栖息的身含剧毒的蜂猴、在林间肆意“荡秋千”的长臂猿……
陈晨同学感叹道,她第一次看见蜂猴、白犀等罕见的动物在林间自由地游走,她感到自己无限融入于当地多样的生态环境之中。这里可谓是“彩云之南”的多样性、丰富性的缩影。
何沂轩同学在森林公园中与溪麂互动。熊柯/摄
为了保护园区内的物种多样性,工作人员可谓“煞费苦心”。例如,据普洱太阳河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本行介绍,园区内的桫椤树缺乏自我繁育的能力,因此员工会定期采摘桫椤树的孢子助其繁殖。小熊猫、黑熊、赤麂、马鹿等动物也在园区内成功繁衍。此外,公园内还设立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自开园至今累计救护野生动物73种、3576头,帮助2900多只野生动物重返栖息地,开展10余次野生动物放生行动。
“很多野生动物被救助回来,来年又会跑走。猴子是最爱跑走的,还有太阳鸟、小白鹭,每年我们都会损失几百只,但也会有新的动物自己跑过来。”吴本行介绍道。作为一个在野生森林中的公园,太阳河公园注重保护动植物的原生态生长,动物们不会被圈在笼子里,而是可以自由行走在山野树林间。全公园仅设有一条游览路线,以最大程度保护原生森林。
森林公园中正在“荡秋千”的长臂猿。彭欣怡/摄
在参观森林公园时,最使仲宇璐同学印象深刻的就是这种原生态的状态,在公园中,动植物的栖居和人类活动能够和谐共生。“周边树木郁郁葱葱,普洱森林公园将生态保护的思维落实到了每一株植物,每一种动物上。不会为了建设驿桥砍伐一空一株藤蔓,也不会为了保护动物就高高竖起围栏。这是对大众最好的关于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的课程。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最终还是要落实到生态保护上,生态保护的基石就是尊重每一种生物最原始的生存状态。”她说。
如今,普洱太阳河森林公园已发展成为普洱市生态旅游的引领景区。今年以来疫情放开后,入园游客增长较快,上半年入园游客达37万人次,预计年入园游客将超过70万人次,达到历史最多。2016年,森林公园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为云南省重点文化旅游建设项目。2019年,公园还被认定为全国100家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国家重点建设基地。
森林公园里白鹭在湿地散步。李慧韬/摄
生态旅游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当地就业与经济发展。开园以来,太阳河森林公园平均每年为社区解决就业250余人,每年增加群众劳务收入上千万元;采购和帮助推销当地农特产品,租用当地闲置土地、农舍、茶园等建生态体验农庄、普洱茶体验作坊等,每年为群众增收1000余万元;开展助学、扶贫、解决饮水安全等反哺扶持社区100余万元。如此,森林公园真正走出了一条生态、经济、社会全面融合发展的道路,实现保护与发展的“双赢”。
了解到森林公园对当地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后,林同学表示:“正如总书记所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们应当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做生态文明忠诚的实践者,接续者。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我们定能谱写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清新的美丽中国新篇章。”
从生态文明建设到物种多样性保护,师生们在普洱太阳河森林公园内近距离接触了自然风光,感受着“彩云之南”的盎然生机,学习着共同推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举措,体会着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共同精神。未来几天,团队将在西双版纳进一步了解热带雨林修复的现状,学习亚洲象繁育与救护相关情况。
文字 | 高一凡
排版 | 朱益孝
2023.08.14 13:45
11
2024.12
11
2024.12
11
2024.12
2024.06.14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