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2024.01

柳斌杰:从政融媒体到数融媒体智融媒体

来源:清华传媒评论 作者:柳斌杰

以下文章来源于中国新闻出版之家 ,作者柳斌杰

近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第40届《中国新闻年鉴》年会暨首届媒体融合创新案例研讨会在广西南宁举办。第十二届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以下是发言全文:

从政融媒体到数融媒体智融媒体

——在第40届《中国新闻年鉴》年会暨首届媒体融合创新案例研讨会上的讲话

柳斌杰

这次会议三件事都非常有意义,我都很支持。一是《中国新闻年鉴》年会已到40届,是不惑之年,它是我国新闻的“年轮”,非常重要。因为年鉴和方志是我国记录历史最可靠、最详细的宝贵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历来是修史的依据。二是中国社科院、清华大学和广西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举行“共建中国——东盟全媒体发展研究院”签约仪式,这是依托广西面向东盟的优势,加强国际传播的重要举措。三是举办首届融媒体创新案例研讨会,解决媒体融合中的新问题,促进媒体深度融合。这些议题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的大事。刚才陈部长、崔副总编辑、赵秘书长致词中,对会议主旨、主题、目标、任务都讲得非常明确,我就不重复了。下面就媒体融合讲几点思考,供讨论参考。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媒体融合发展的要求已经过去十年了,我国传媒发展和舆论格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总体上是向好的。但用总书记媒体融合最终要达到“你就是我,我就是你,不分彼此,共同发展”的要求来看,目前相当多的还是“你就是你,我就是我”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种状态,“相加”的多、“嫁接”的多、“合作”的多,真正深度相融的少。所以媒体融合还是要攻坚克难,任重道远。怎么办?

我从另一个思路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即从政融媒体转向数融媒体,再到智融媒体,让他发生“化学变化”,达到媒体深度融合的目标。

一、媒体融合是必然趋势

在新闻传播学的视域内,有四个相互关联的环节。新闻(思想、文化、信息)是内容,传播是手段和方法,媒体是承载内容的实体,舆论是公众的反应和社会效果。

新闻是未知的,是要靠经验、规则、秩序和框架去发现、选择、判断、报导以求社会认同。传播技术进步是不可抗拒的,而一切媒体形态和传播能力是由技术决定的,如印刷、电子、互联网、数字化、人工智能、机器智能都创造了相应的媒体,各领风骚,有的长达几千年,有的正在走红。舆论是聚人心问题,是不可控的,只能用先进思想、文化和正确的真理性的认识去引导。我们一切新闻传播的目的,就是增加正能量,塑造健康的社会舆论新格局,具体讲就是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

在互联网、数字化媒体出现之前,我国的媒体是党和国家办的,完全是按党和国家的指示、政策、规定去发表新闻、评论新闻、引导舆论,这就形成了传统媒体的体制和风格。但在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国外新闻舆论冲击国内,又出现了新媒体业态,国内舆论多元化,内外两股力量挑战我国的新闻秩序,挑战传统媒体。传播多元化,舆论圈层化迅速形成。

为应对这种局面,我们党和国家迅速判断,传统媒体是主力军,新媒体是生力军,必须促进二者融合发展,巩固壮大奋斗新时代的思想舆论阵地,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传统媒体经历过长期新闻实践的锻造,立场坚定、方向正确、信息权威、资源丰富,经得起大风大浪的考验,是党的舆论工作的主力军。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得到公认。但体制机制陈旧,创造活力不足,与群众关系疏远,在市场上渐渐式微,有时甚至是失灵、失责,引导力不强,90%的新闻用户转向了互联网新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这也是当前的现实。

而新媒体是市场发育出来的,具有国际国内互通互联的优势和全员传媒的便利,不得不高度的重视。新媒体是以互联网、数字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先进技术为基础创造的传播新业态,它突出的特点是技术先进、自主创新、多元传播、多方互动、即时发布、移动开放、无人不用、无处不在、无所不能,开了全员参与之风。但也存在如多中心、无主流、扩散快、难把关的问题,存在突发性强,参与度高,瞬间即成热点,负面信息快速聚焦放大,舆论风险大的问题,社会认同上分歧比较大。对于这样的新生事物,特别是平台媒体,我们要做好引导、管理、使用,发挥优势,融合发展,使之成为全媒体的重要力量,新媒体平台、企业,要结合我国现行媒体政策,准确走位,抑制消极、负面的影响,巩固扩大优势,争当现代传媒的新型传播主体,可以成为文化强国建设的生力军。与时代同行,二者融合是必然趋势。

二、以政融媒体开局

按照我国的现行新闻出版制度运行的媒体,传统媒体是党和政府办的,是国有资本;各类新媒体是市场和技术发育出来的,主要是民营资本孕育的。二者的运营方式差别很大,只能是从政融开始,先行先试,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

所谓政融,就是依靠政治的力量、政权的力量、政策的力量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政治力量就是中央决策、政治动员、顶层设计、提出要求。政权力量就是运用法规、制度、条例、资本、管理等手段,促进媒体融合。例如党报党刊办网站、组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政府部门政务网络平台等,还有调整新媒体准入限制,加强新媒体平台治理等。政策力量就是中央和政府部门下发的促进媒体融合的指导意见、制定的政策措施,特别是投资、准入、市场、技术、股份制改造等有利于媒体融合的经济政策和市场开放度,对媒体双向融合作用力很大。

但是,政融媒体只能解决基本布局等问题,但还不能解决深度融合的问题,难以形成新型主流媒体。目前,包括传统媒体“嫁接”新媒体的网络、移动终端等新媒体业态已大量出现,但社会认同度、接受度还远远不如新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自媒体。打开网络、手机你就知道社交媒体与报纸、广播、电视的差别了。要进一步发展融合媒体,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就必须深入到数融媒体阶段,用数字化打通内容生产、传播渠道、传播平台,用户服务、舆论调控、受众引导的各个环节,真正实现所有媒体的深度融合,提升舆论场上的正能量。

三、靠数融媒体深入

现代传播是人人参与,多点发送,焦点多变,瞬时可成。当海量信息涌来时,已经是非人工所能把控的。俄乌冲突以来的国际舆论斗争,完全是以数字技术、智能化方式进行的。特别是AIGC、chatGPT,这一类写作、对话机器出现后,人类已知领域的传播没有人能超过机器。这就要求我们以数字“技术”为核心构建智能传播体系,其最主要的是算法设计。

算法是一种计算机科学的程序,在一种无序、有限、确定、有效并适用的计算关系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给出一定的实现指令或方案的程序。

算法确立机器运算的规则,实现的目标,进行的路径、计算的办法,算法渗透在数据采集,数据分类、数据分析、数据加工、数据分发、数据推送的全过程中,起决定作用。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在信息数字化的环境下,只要我们下工夫设计好新闻信息采集、加工、分类、分析、储存、分发、推送的科学算法,那么无论在什么载体上发布这些新闻信息,都会达到我们预设的目的,这就是用数字化推进深度融合。

数融媒体的深入,必须抓好四点:

(一)内容创造数字化

深入贯彻文化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发展战略,加快我国新闻、资讯、思想、文化的数字化进程,建立大型的覆盖各领域的数据库和知识库,以犹如大海、大江、大河那样,把源源不断的大数据信息流、知识流、价值流注入到全媒体传播渠道和平台上,丰富全媒体内容。

(二)传播手段数字化

加快数字技术的创新和应用,各种形态的媒体在传播上都要采用数字化手段,以扩大内容的覆盖面和传播效果。为此,媒体必须加快数字新基建,传播先导技术实验、超算中心、光纤通讯体系、5G环境、播控网络、用户感知终端等硬实力,数据链尤其要建设好、使用好。

(三)媒体平台数字化

全球传播中的平台,是掌控传播和舆论的关键环节,国内的大平台也是用户超级的资讯中心,决定舆论生态。必须下大决心,建立融合发展的超级数字化平台,为用户提供有吸引力、有价值导向的媒体服务。只压实平台责任是不够的,而要融合和充实正能量,让数字化平台成为新型主流平台。

(四)媒体服务数字化

媒体服务数字化是网民、手机、终端用户不断增加的需要。数字居民越多,这种需求越旺,新媒体就是跟上了这种潮流。媒体融合要把数字化服务放在核心位置。所有传统媒体都要转变服务方式,把数字化服务融合到全部工作的所有环节,扩大自己的数字场域,让用户感知新服务,以服务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

四、用智融媒体增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传播效能”这个要求,这个是重要问题。现在多媒体并存,全媒体竞争,全球性舆论较量,谁能落地、谁能入心、谁能征得用户的认同?这就是效能问题。我国的队伍、资源、媒体配置上,无疑是世界上最强的,但“效能”比较上还是弱势的,“西强我弱”仍未改变。虽然我国数融媒体已经造就了通往全球的数字文化(如网络小说)和短视频(如抖音),称得上“世界级”传播,但要提高我国整体传播的“效能”,还必须要向“智融媒体”进军。

智融媒体首先是智慧,就是要用党和人民的智慧,加快构建我们新闻传播学科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培养现代传播人才;加快构建全媒体传播体系,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加快改造我们的叙事体系和话语体系,用科学真理和共同价值跨文明交流,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占领传播制高点。

其次,就是让人工智能、机器智能融入媒体。现在国际大平台上,实际是人工智能主导着西方的舆论前沿,他在一个预设的智能框架下,制造抹黑中国的反华舆论。特别是chatGPT一经推出,就在全球掀起了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各个领域都在争相测试、应用,媒体行业更是被渗透的重点。在经验范式、理论范式、数据范式、计算范式的基础上,又以虚实交互、平行驱动的能力技术为核心,加大了智联网对人的价值和信息知识的融入,对整个媒体和舆论环境影响不可估量。我们在测试中关于中俄有关的答案,让人目瞪口呆。显然,设计者使它有立场、有态度。这就需要我们以智融媒体去应对,不然,它所制造的海量资讯将危害世人。当然,我们不能拒绝这种新技术,而是要积极利用,超越对手。不能坐而论道,而要起而行之。

一是要制定智融媒体的基本规划和政策,国家须加强智慧媒体的新基建和特征工程建设,为智融媒体创造技术、装备、环境方面硬件支持,追赶世界前沿。

二是从范式转换角度看待智融媒体的发展走向,分析智融媒体中人的作用及数据、模型、算法、价值、应用的特点和规律,增强中国式主动性。

三是算法设计和创新。算法是人工智能的基石,算法逻辑决定结果。人工智能的数据采集、分类、搜索和推理都是由算法支配。而算法是可以设计和创新的,这也是智融媒体进化的内在动力。在智融媒体的算法设计中,也应嵌入我们特有的态度和温度,以体现中国特色。

四是数据治理也是前提之一。人工智能的整个创造活动,依据的基本要素是数据,是它的原材料。如果我们数据能依法治理、管理到位,做到所有数据客观、准确、真实、干净、健康、不造假、无病毒,那么就会在科学的算法运行中,必然产生积极的正能量。这是我国智融媒体中,所有数据生产、采集、储存、传输、使用的媒体单位都要守住的第一道底线。智慧媒体是精准服务客户的,以效果检验能力为特点的,所以能大大提高传播的效能,是融合媒体的理想状态。

希望我国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以数字化为重点开启双向融合之路,以智融媒体为共同目标,实现媒体深度融合的要求,为巩固壮大奋斗新时代的思想舆论阵地而建功立业。

谢谢大家!

END实习编辑:曹立鹏

责任编辑:盛    京

二        审:罗媛媛

终        审:李    忠

图片



编辑:liuy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