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2020.12

退家长群背后,是教育责任分配的错位

作者:胡莹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加班到凌晨还要帮孩子批改作业,放弃休息时间为班级搞卫生以彰显“集体荣誉感”,费尽心思推敲文字赞美老师……家长群变成了压力群,家长们也不堪重负,叫苦不迭。

孩子的良好发展,的确离不开家长、老师、学校、社会的共同协作,家长群本身对推动家校共育起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但如今,有些家长群却沦为家长的“噩梦”,甚至某种程度上成为发号施令、溜须拍马之群。其原因之一,就在于家长和老师的教育责任分配模糊不清,甚至错位混淆。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的教育责任,更多的体现在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上。专业的事,要交给专业的人去做,无论作业批改的门槛是高是低,老师批改作业都会比家长更得心应手。况且,如果说四十分钟左右的课堂是知识的输出,那么作业完成质量就是知识理解度的直接反馈,这二者各为教学之上下游,相互推动促进。批改作业是老师的份内之事,也是老师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将上下游人为斩断,是费时又低效的做法。

而对于家长反映的“通过帮班级搞卫生来培养孩子的集体荣誉感”一事,其出发点诚然是思想教育的重要部分,但方式的确让人不敢恭维。思想教育,不是用针管植入思想,而是让参与者乐于敞开心门,主动接受思想。参与清洁的家长,如果是迫于“师威”,是被“以身作则”所绑架,是为“孩子获得老师关注”而做出牺牲,其活动体验就必然苦涩,所谓的“集体荣誉感”教育效果也难免存疑。

而家长作为教育中的另一重要角色,其影响更多的体现在人品教育和修养教育。不同于课堂上集中的知识传授,家庭教育其重点,在于家长的言传身教,在于家庭环境的潜移默化。家庭教育的课堂,是生活。他没有作业,反馈教育情况的,是孩子本身。

毋庸置疑,出于对孩子共同的关心和爱护,家长和老师的责任并非泾渭分明。但这样的“越界”,应是自发的,乐在其中的,而不是强加的,叫苦不迭的。家长群建立的初衷,是便于家长和老师就孩子的在家情况和在校情况进行适当的反馈和交流,合理构筑成长护盾。合作是为了教育,而不是完成对对方的“监察”。家长和老师,都应对自己的教育责任有着清晰的定位。否则,只会导致家长无招架之力,老师无透气之时,孩子无成长之快乐与自由。


编辑:wu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