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2021.10

走出校园的毕业生房客们

作者:刘纬博 贺泽群

“毕业后,就要自己租房子住了。”即将从清华硕士毕业的明凯,又一次逐个打开了手机上的7个租房APP。刷完了15个冒着“99+”小红点的租房微信群后,他放下了手机。“每隔几小时就想了解一下最新的租房信息,总觉得下一套房子可能会更好,感觉自己都快陷入信息焦虑了。”


对走出校园的毕业生们来说,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大城市里,选择一间属于自己的住所,其难度或许不亚于大学里的期末考试。根据2020年6月58同城、安居客联合发布的《2020年毕业生居行调查报告》,2020届一线城市毕业生有27.6%已经租房,36.6%正在准备租房。


初入社会,面对完全陌生、又有些复杂的租房事务,毕业生们在徘徊中,一点点找到自己对未来生活的想象。


理想的家

“说是有租房信息焦虑,其实还是因为没弄清楚自己究竟想要怎么样的房子。”忙于线上看房的明凯说。在庞大而多样化的租房市场里,明确自己对住所的需求,并非易事。


大三刚开始校外租房时,清华大学新闻学院17级本科生小玹对理想的房型只有一个模糊的想象。“我想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想要暖暖的房间配色,想养只小猫,想在书架旁摆上鲜花,想泡在浴缸里追剧。”脑海中的“理想住房”,促使小玹尽一切可能搜罗信息:在微博、豆瓣上向租友们打听房源消息;在租房中介网站上翻看房屋照片;甚至还在租房APP里尝试过“VR看房”功能。


图片

VR看房

图源:“众趣科技”


但一番折腾后,小玹的最终选择仍然是线下看房。


“虽然网站图片、VR看房可以初步排除一些自己不想要的房子,但光影的变换、居住的体验,这些还只有线下看房才能体会。”她说。


线下看房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考虑到学期内课业繁忙,小玹选择在大二暑假提前返京,以便腾出完整的看房时间。有些房子离学校比较远,要坐半小时的车才能抵达,因此小玹尽量把邻近的房子安排在同一天。小玹还记得,疫情期间小区管理严格,必须等到中介、房主到齐才能进入小区。有一次中介拿错了房门钥匙,又要回去取,小玹只能在小区门口等待,一等就是半个小时;上楼时发现电梯正在维修,她又只好在大夏天徒步爬上十几层的高楼。“线下看房很累,尤其是当费了很大劲却没找到自己满意的房子时,心情就很沮丧。”小玹说。


不过,线下看房“身临其境”的体验,依旧会给租客带来意外惊喜。小玹最终选定的公寓离学校很近。当她历经周折,在黄昏推开房间大门时,阳光正穿过一整面落地窗,洒进暖色调装潢的公寓里。透过窗子,小玹一眼就能望见西山,清华园的全貌也尽收眼底。


“我一眼就爱上了这个房子。”她说,“看房子可能需要眼缘吧,我属于那种比较看重生活品质的人。”


根据58安居客的调研,包括室内配套设施、房屋朝向及采光在内的生活品质因素,是毕业生租房时关注的重要特征。但在“住得舒适”之外,年轻租客们需要面对的,还有更多的现实问题。


对于今年九月要去纽约留学的小晞来说,比生活品质更重要的是通勤安全。晚上八点四十才下晚课的她,不敢坐夜晚的纽约地铁。“地铁脏乱差,很多流浪汉就睡在地铁站,当地疫情又不稳定,我只想尽快回家。”小晞说。


为了尽可能缩短路程,小晞估算出通勤时间后,在纽约地图上以学校为中心画了个圈,只在圈内筛选住所。精打细算之后,她看上了一座位于曼哈顿中城、毗邻学校的48层公寓大楼。大楼内设施全面,有健身房、游泳馆、咖啡厅,租住者主要是白领和学生。然而,高品质的另一面是高房租,这样一间一室一厅的小屋月租金高达4700美元,在小晞犹豫不决时,租金还在每日攀升。“考虑到安全因素,也就只能接受这样的价位了。”小晞说。


图片

纽约租房报价

图源:“异乡好居”


不过,能接受高昂房租者毕竟是少数,现实收入依然会限制许多渴望经济独立、决定“不花父母的钱”的毕业生的租房选择。58安居客调查显示,多数毕业生的房租占工资比重20-30%,其中76.9%的毕业生依靠个人工资解决租金问题。


出于收入与租金的考量,清华大学16级本科生小佳在毕业租房时选择了“长租公寓”。作为近年来兴起的新型租房模式,长租公寓由运营公司开发楼盘或租赁房屋,并对公域内部进行统一装修,配齐家电,再以单间的形式租给客户。由于允许单间小面积出租,长租公寓的租金会便宜不少,且地理位置往往靠近核心区。尽管如此,20平米的长租公寓的租金和其他生活开销,还是占到了小佳收入的40%。


图片

小佳租住的长租公寓

小佳摄


与较低的租金、短距离通勤相比,长租公寓吸引小佳的另一优势,是它对房客独立空间需求的满足。仅20平米的长租公寓里,厨房、独立卫浴、洗衣机、冰箱、电视机和书桌一应俱全,小佳无需与他人合用任何设施。小佳喜欢自己做饭,在拥有独立厨房的长租公寓,她在家做好午餐带到公司,而不用像同事那样点外卖。一个人做饭也是调剂生活的好方法,菜出锅的那一刻,烦恼就暂时被抛到了脑后。


长租公寓统一实行的住房运营管理,也为工作繁忙的租客们提供了方便。在长租公寓平台“自如寓”的网页广告里,“为租客配置全套的品牌家电、品质家具,提供标准的保洁、维修、安保、绿化、停车、代收快递、物品寄存、社区活动等服务”,被作为一大卖点写在首页介绍中。


长租公寓丰富、便捷的服务项目,曾经一度吸引过在清华做博士后的小普的视线。然而,在几番调研后,她依然放弃了这个选择,决定自己整租一套房子。


“这几年长租公寓‘爆雷’事件太多了。”小普说,“公司跑路、甲醛超标、非法租金贷、物业管理混乱、租客信息泄露……每一起事件都能吓退刚刚走出校园的毕业生。”


根据新华社的报道,从2018年至今,长租公寓已陆续“爆雷”超过170家。2020年,选择租住在长租公寓的毕业生占比下滑到了25%。本科毕业后,小普有两次租房经历,当时她选择直接联系“链家”等正规房屋中介公司,清晰提出对房子的要求后,一个周末就能确定。虽然中介费相当于一个月房租,但小普还是喜欢这种高效、放心的找房模式。


“不管是怎样租房,对毕业生来说,重要的还是提高警惕心,尽力避免‘踩雷’吧。”她说。


现实的“雷”

避免“踩雷”、找到一间符合自己想象的房子,仅仅是租房这张考卷的第一题。真假难辨的信息,纷繁复杂的合同,棘手的资金安全问题,都为毕业生房客们设置着重重挑战。


“信息不对称”是租客们面临的普遍问题。


由于疫情缘故,小佳在毕业前联系的长租公寓暂不能立刻入住,她只能尽快找到临时落脚点,“凑合着住”。


“那时我有点‘二杆子’(北方方言,指做事完全不考虑后果)的心态,结果就踩了雷。”找房心切的小佳在网上联系了一个“房东”,“房东”是一个热心的东北老大哥,给她发来了房屋里里外外的许多照片。但当小佳去现场看房时,才发现她被精致的房间照片“骗”了。照片里的房子朝南,是规整的方形户型,但线下的房子却朝东,进门后要拐一个U型的弯,绕过卫生间才能看到床铺。


“当时我挺生气的,但‘房东’连连说抱歉实在没办法,之前的房子刚刚租出去了,还催我说想租现在这个房子的人也挺多。我也是时间紧迫,就凑合着答应租房了。”小佳说。


后来在社交媒体上,小佳发现许多租客都抱怨遭遇了类似的事件,她这才明白这种操作是“二房东”惯用的话术和套路:先在线上用假照片吸引客户,现场看房时推脱说原来的房子租出去了,再制造很多人抢着租房的假象,诱导顾客租房。


小佳从此吸取了教训:“以后线上联系‘房东’、‘中介’时必须处处小心,及时留存他们身份信息,发了房屋照片要及时微信截图,发了微信语音就要转文字再截图,打电话也要保留完整的电话录音。”


图片

豆瓣:北京租房小组

图源:豆瓣


除了辨析房东提供的真假信息,在租房过程中,签合同是避不开的又一难题。 “租房合同是保护自己的武器。如果遇到了‘难说话’的房东,就要用合同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小玹说。


然而,很多租房陷阱也藏在合同里:水、电、气、网、供暖、物业费、维修费的相关约定,押金、违约金的给付方式……对于不熟悉法律条款的租客来说,合同的一字一句,都有可能成为“雷区”。


2021年6月,北京市住建委发布《北京住房租赁指南3.0》,指出按照北京市相关政策,在签订租房合同时,必须使用《北京市住房租赁合同示范文本》。“示范文本”中明确列出了租房相关事项,包括出租人和承租人的身份信息、房屋基本情况、租期及租金、违约责任等,为应届毕业生签订租房合同提供了精确指导。


相中带有面朝西山的落地窗的房子后,小玹从北京市住建委网站、多家中介平台上下载了许多份租房合同模板,仔细研究了一番。签合同当天,她还专门找了法学院同学帮忙确认条款,并全程录音录像。


在警惕“合同雷区”的同时,在美国租房的小晞还要跨过语言障碍这道坎。“在线上收到58页全英文租房合同时,还是有点焦虑的。”小晞说。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她把58页合同逐页单面打印出来,仔细阅读每一项条款,标出有疑问的地方,一条一条向中介询问。全部询问清楚之后,她才在合同的每一页上都签了字。


攻克了语言障碍,美国特殊的租房规定又困扰着小晞。留学生由于在美国没有信用记录,租房时需要寻找一个担保公司并缴纳担保费。担保费的缴纳有两个方案:一是每年支付相当于月租金90%的担保金,担保金不会退还;二是只用支付月租金40%的担保金,但还需每年缴纳相当于半年房租的押金,押金会在租房合同完成后退还。


根据小晞的估算,按后一种办法支付能省下近两万元,因此当时更偏好选择第二个缴费方案,“结果我爸把我骂了一顿”。小晞的父亲是生意人,多年从商的经验让他一眼看出,缴纳大额押金后,公司跑路、中途搬家等风险事件可能带来极大的隐患。最终小晞听从了父亲的建议,选择了第一个缴费方案。


事实上,租金的“雷”,小晞不止踩过一次。大三在校外租房时,由于并没有意识到租期长短和资金安全的关系,一次性缴纳了半年租金的她,在提前换房时损失了提前支付的押金。“租期太长的话,容易因为中途换房而遭遇押金、违约金的问题。为了保障资金安全,按季支付房租可能是更好的选择。”小晞说,“在校外租房过程中,一定要对涉及钱的问题保持敏感。”


图片

一位留学生正在直播介绍“纽约租房攻略”

图源:“异乡好居”


异乡为客

对独在异乡、初出校园的毕业生来说,陌生环境中的任何细节纰漏,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的大挑战。


小晞大三租房时,有一次房子里突然出现了蟑螂。“我超级怕虫子,那段时间整个人都不好了。”她先找了物业,但物业方面只能提供一些蟑螂药,也没有什么更多的办法。于是小晞自己花钱找了“打虫队”上门除虫。但之后小晞发现,按照合同规定,住房中出现的许多问题,应该归房东负责,租客本无需揽下所有责任。如果那次能和房东及时沟通,她也许就不用自己支付除蟑螂的钱。


“所以住房期间出了什么问题要先和房东说,按照合同规定明确谁该负责、谁该掏钱,及时拍照、截图、保留相关票据,这样才能不花冤枉钱。”小晞总结道。之后遇到空调出不了冷风、马桶坏了、屋子漏水、wifi信号不好这些“闹心事”时,她也学会了第一时间和房东联系,按照合同协商解决。


租住在长租公寓的小佳,房子里也出过蟑螂,但小佳选择和男朋友“自力更生”,一起喷洒杀虫剂灭蟑。“和妈妈聊天时,她总说有问题就去找公寓管理员解决呀。”小佳说,“但可能我做事就是这种性格吧,如果能自己搞定的事情,就不想叫别人帮忙,尤其不想叫陌生人来。”洗手池的水管没接热水器,小佳就自己买了水管和扳手接上。厨房没有油烟机,她就自己买一个换气扇装在窗户上。


图片

小佳在厨房安装的换气扇

小佳 摄


但是毕业生租房客们并不能独自解决住房中碰到的所有问题,一旦现实问题对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过大且无法解决,留给他们的唯一选择,便只有打包行李寻找下一处房。


顽强应对着各种生活问题的小佳,最终还是在去年搬离了自己的公寓。由于公寓的隔音效果不佳,住在她隔壁的一岁小孩每天哭闹的动静声声入耳,小孩妈妈时不时唱摇篮曲哄他,对正在一边工作、一边准备考研的小佳来说,实在过于吵闹。


“小孩的妈妈好像以为只要她唱得比小孩大声,小孩就不会再哭了。”小佳苦笑,“连着一个月,小孩每天哭,妈妈每天唱,每次唱的还都是同一首歌。”在工作和考研的双重压力下,她趁着长租公寓重新开放的时机,果断更换了住所。


但在小普看来,遇到麻烦先和房东沟通,仍然是最有效的选择之一。“不要怕和房东打交道,很多房东是第一次出租房屋,没什么经验,可能比租客还小心谨慎。”她说,“打交道时既要留个心眼,也要将心比心,把握住那种恰到好处的分寸感。”


房屋交接那天,小普发现房东的手机备忘录里,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注意事项,生怕遗忘了什么细节。房东、小普两人分别对屋内设施逐一拍照、试用、录像,详细列出了屋内设施清单,记录好已有的损坏情况,签字盖章、人手一份。


“租客往往担心房东以屋内物品损坏为借口索要违约金,其实房东也很担心自己的物品出了什么差错。与其空头承诺,双方及时保留证据才是最有价值的信任。”小普说。


独自生活

对于走出校园独自租房的毕业生们来说,找房、沟通、入住的困难,或许可以通过寻求父母、中介、房东的帮助来解决,但租房带来的全新生活方式,与曾经熟悉的住校、住家模式截然不同。独自生活,成为了他们从校园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去纽约留学租房、念书后,远离父母的小晞就要开始独自打拼了。“纽约房租很贵,我必须刻意培养自己赚钱、管钱的能力。”虽然还没去纽约,小晞就已经主动联系导师当助手,向学长学姐们打听兼职的消息,目前的安排已经能让她赚够每月留学的生活费了。


“虽然我挺喜欢一个人探索、拼搏的生活状态,但我还是很怀念和大家一起住学校的那段日子。”小晞说。她还记得在园子里住的日子,有时半夜睡不着觉,或者心情不好,她就敲开好朋友的门聊聊天,吃点零食,喝点小酒,看看电影。然而这在未来的独居生活中,或许只能是一种美好的回忆了。


“在校外租房生活,‘集体’的感觉就变淡了许多。”独自住在城东的小佳,和还在清华读书的好朋友们隔了半个北京城。“过去在清华过生日,全班人都会为你送上祝福。”但今年的23岁生日晚上,一个人在家的小佳用金黄色的气球装点了一下出租房,托着下巴和蛋糕一起拍了张合影,发到了朋友圈。曾经同学们面对面的祝福变成了朋友圈里的点赞。“那个六寸的蛋糕,一个人吃了好几天也没有吃完,最后只好扔掉了。”


图片

小佳生日那天在朋友圈分享的蛋糕照片

小佳 摄


独自生活,也意味着独自面对生活的压力。“工作日里的生活节奏挺快的,工作又忙,还要准备考研。”一个人忙碌的日子里,小佳有时会心态崩溃,也动摇过考研的念头。“倒是有一个上学时的习惯还保留下来了,我每个星期天都想努力过得特别一点。”每个周日,小佳会逛逛街、看看画展、听听音乐节,努力让生活有一丝不一样的光亮。


“世界真的很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从北大毕业后来到清华做博士后的小普说,“当年北大本科住在同一个寝室的姐妹们,现在都住在不同的城市,从事着不同的职业,拥有着独特的人生。”


图片

在2021学生节舞台上团聚的电机系16级本科生

刘纬博 摄


走出校园,毕业生们寻找着心仪的房子,面临着新的挑战,憧憬着新的生活。


“未来生活压力蛮大的,但还是希望自己能保持mental resilience吧。”论文答辩顺利结束的明凯说。“Mental resilience”是他毕业论文的关键词,做生物学实验时,对一群小鼠分阶段施加各种压力,一部分小鼠呈现出精神崩溃的行为方式,但总有一部分小鼠能活得很好,这些小鼠就叫做保持了“mental resilience”。


“一山放过一山拦。”高考、推研、答辩,一路走来,明凯觉得自己是属于保持了“mental resilience”的那一批人。“走出园子,无论未来怎样,都希望大家能保持人生的定力和精神的韧性。”


旧生活快要落上句点,明凯开始收拾宿舍里的东西,安排起下一周的看房计划。


文中明凯、小佳、小晞、小玹、小普等均为化名。


参考资料:

[1]58同城、安居客:《2020年毕业生居行调查报告》,2020,(06)

[2]人民网:《2020大学毕业生租住蓝皮书》,2020,(08)

[3]北京市住建委:《北京住房租赁指南3.0》,2021,(06)

[4]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北京市住房租赁合同示范文本》,2019,(07)



编辑:hj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