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2021.11

离开大厂,我们走向何方?

作者:秦诗怡 刘纬博 殷瀚迪 李昊宸

“大厂”代表着什么?


996、大小周、“福报”......在源源不断创造着新名词的同时,“大厂”最重要的关键词仍然是“年轻人”。无论是为了保研、出国还是工作,怀揣着大厂梦的年轻人都比他们的前辈起飞更早,渴望在简历上增添宝贵一笔。进入大厂的理由我们已经知道太多,那又是什么让他们离开?


从“优选项”到“排除项”,我们遇见了一群不再选择大厂的人。


资源与历练不可得兼

工作日上午九点,夜然(化名)骑车来到距学校六公里的一家新兴互联网企业,在楼下买上一杯冷萃咖啡、一个早餐面包,迎接新一天的工作。


图片

夜然实习公司所在的科技园 图源腾讯网


夜然是经管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九字班学生,2021年暑假,他拿到了自己的第一份offer。在经管学院,他周围不少同学早在大一就已经开启实习生涯,进入各大咨询、证券公司担任PTA (part time assistant,兼职助理)。夜然在互联网大厂实习的好友描述,公司入职时将会用一整天时间对几千名新员工进行集体合规培训,再让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进行3-5天的专业技能培训,随后才可以在自己“师傅”的带领下开始接手任务。


然而,急需人才、一切以效率为先的新兴企业并无这样的余裕。


入职那天,才匆匆了解过公司的基本信息,还没来得及仔细看看小组成员的脸,夜然就立刻被要求投入工作之中。通过阅读“老师”布置的大量研报,他第一次以业内人士的视角观察过去只作为符号存在的一家家公司。“六四分”的PM(项目管理)与软件开发工作,也让他需要频繁地与其他岗位的同事沟通,观察不同岗位眼中的行业状况,再用这一块块碎片组成自己的行业认知。和大厂相比,新兴的小型公司更多地选择跳过繁琐的培训步骤,直接采用“老带新”的模式,让实习生跟着老员工们在实践中摸索岗位所需的技能。


图片

夜然所在公司仲夏夜活动


夜然所在的公司对所有新入职的员工赋予了相同的期望。刚刚结束大二的夜然,与入职的其他应届生一样,需要同时承担繁重的程序编写和项目管理工作。真正上手之后,他很快意识到,仅仅两年的大学课程为他提供的知识和能力储备远远不够。


在规模更大、新人培训更完善的大厂中,每一个或大或小的项目都被拆解为零件式工作,进行模块化管理,每一个岗位的员工只需要处理相对固定的任务。这样的工作方式不仅为实习生入职与迭代提供了便利,使公司可以在短时间内将新人培养成符合岗位标准的员工,为公司提供相对高效的服务,也让“新手上路”无需面临夜然遭遇的能力门槛。


不过,在夜然看来,这样的挑战是提升自己、带来意义感的宝贵机会。


在互联网行业,每天的工作时长几乎都在12小时以上,这是所有从业者“在进入行业前就了解并且接受的”。如果没有加急的工作,夜然一般在晚上九点左右离开公司,做完所有的洗漱清洁,十点之后才能安稳地坐到书桌前。还有精力的话,他会继续“自我提升”:读研报、自学C#语言……尽管辛苦,这种“学以致用”的状态总能让夜然乐在其中。


图片

食堂里夜然最爱的猪脚饭


实际接手完整工作、接触不同岗位的任务、遇到困难再通过自己的努力“摸着石头过河”,在大厂的集中培训之外,新兴企业的实习生们探索出了新的融入方式。“我能在这个过程中建立起对公司乃至整个行业的认知,”夜然说,“这是我在实习工作中最为看重的一点。”


新兴中小型公司的另一优势,在于它们通常能够为新员工提供接触公司核心业务的机会。


经管学院八字班的布丁(化名),前两次实习都选择了行业内著名的大型公司,满心期待着更加全面地了解行业动态、提升工作技能、探索择业方向、丰富简历等“大厂”实习收获。但在实际工作中,布丁很快发现,自己日常从事的几乎都是数据分析、制表绘图、制作PPT等琐碎的事务,很难接触到公司的核心业务板块。


布丁对这样的工作状态并不满意。


图片

布丁在上班途中拍下的照片


第三份实习时,布丁不再选择大厂,而是将目光投向了位于清华科技园内的一个小型投资公司。公司团队的人数不多,整体氛围轻松融洽,她能跟着指导老师接受方方面面的培训。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布丁开始接手一些公司的核心工作,甚至能逐渐独立负责业务板块的运作。在实习场中算得上身经百战的布丁,至今仍把这段实习视为她最珍贵的经历。


但是,并不是每一个行业都有条件给予新人自行摸索的空间,这种自由也并不总是有益。


建设管理系八字班的陆生(化名)在暑假刚刚结束了自己在某头部地产集团的第二段实习工作。在他看来,房地产行业目前已经处于一个相对平稳的发展阶段,一批大型头部大厂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与资源,而这些是中小型房企望尘莫及的优势。


陆生向在中小型房企实习过的同学了解到,中小型房企往往缺少产业布局的长远眼光,更有甚者并非主营房地产。它们挤进这个行业,往往仅挑一两个零碎的、能挣钱的项目去做。在这样的企业里,实习生虽然可以很快上手参与工程项目,却并不能像在地产大厂那样认识行业前景,安排自己的发展方向。


虽然陆生的两段地产大厂实习都只持续了不到两个月,他很难实质上推进公司的核心项目,但公司仍会安排行业权威提供指导,并给予他接触房地产行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机会。在他看来,地产大厂与优质人才之间的良性互动,带来了彼此的双向选择:地产大厂需要持续争夺高精人才,会投入更多的资源用于实习生和新员工的培养;实习生也可以在地产大厂中收获更好的成长,随之提升企业认同感。


当问起今后的从业选择时,陆生回答:“如果毕业后能力足够,还是优先选择地产大厂。”


图片

某在建楼盘 图源财经网


不想做一颗螺丝钉

深夜十一点以后,写字楼内仍灯火通明,附近的打车高峰总是在凌晨降临,这似乎是互联网公司的常态。而在这一点上,往往无所谓大厂小厂之分。


“去字节跳动面试的时候,他们一见面第一个问题就问,你能接受大小周吗?我的答案是不能。”美院的兔酱(化名)拒绝了当时还在实行“大小周”的字节岗位,选择了另一家工作氛围相对平和、可以拥有每周双休日的互联网大厂。


早上十点半到晚上七点半——相比其他岗位,兔酱所在的平面设计岗的加班现象并不算严重。但加上来回两小时的通勤时间,将近十小时的实际工作时间还是让她感觉“挺难受的”。早上八点出发,晚上十点才能回到寝室,安顿好劳累了一天的身体后,兔酱没有任何时间留给同样过载的灵魂。


图片

兔酱下班路上拍摄的乌鸦


尽管今年8月26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高人民法院联合发布了超时加班典型案例,明确“996”违法,“加班”在互联网领域仍是被默许的行业规则。对于许多员工来说,“被迫奋斗”依然是无法摆脱的现实。


小厂都渴望成为大厂,大厂更想保住其行业地位,超高强度的工作似乎是行业竞争中的无解命题。而面对同样的高压,能否在岗位中获得归属感和成就感,成为了实习生抉择时更重要的标尺。


图片

在校隔离期间,兔酱购买的“自家公司”品牌的取暖器


压垮兔酱的“最后一根稻草”正是意义感的彻底消失。


设计岗的工作意味着持续输出创意。在高强度的设计工作中,兔酱曾有不少次感到灵感耗尽的痛苦。有一次,她在一张通知用的海报上使用了一些富有个性与设计感的插图构图思路。一个活泼的小人逐渐在她的ai软件中成形,向着屏幕外的人招手微笑。但这个创意并未获得方案主管的首肯。在要求兔酱连续修改了6、7稿之后,主管传给了她一张参考图。


“很像微信公众号上面随处可见的营销用图。”兔酱说,“带有很重的ps痕迹和不协调感,完全流于世俗。”


最后,她还是按照主管的建议,完成了一张“市场认可”的终稿。小人失去了微笑的表情和活泼的动作,成为了一个简单直立的模板。也是从那时起,兔酱意识到这份工作不可能再带给她设计上的提升了。


图片

某常见的网络营销用图模板 图源站酷


“我感觉自己即将要成为一颗螺丝钉,而不是我自己。”她说。


反复权衡后,兔酱辞去了大厂岗位,重新选择到一家工作强度较低的国营出版社从事插画设计工作。早上八点半到下午四点半的工作时间完全处在她的舒适区内,“大家到点就自己下班”的习惯让她重拾了对自己生活的掌控感。尽管这家出版社对于创作的风格会有更多的限制,比如图画中女孩子的裙子不能过膝盖;比如不能使用太过夸张的构图,而更倾向内敛含蓄的表达,但相比于之前工作中的忙碌与重压、对输出创意的高强度要求,这些都是她完全可以接受的妥协。


图片

第一天四点半下班时,兔酱在宿舍拍下的激动的照片


公司的人情氛围与工作环境,同样对新员工的融入体验至关重要。在互联网大厂工作时,兔酱和周围工位的同事交流很少,偶尔交谈时聊的也都是工作,这时常让她感到人情淡薄。入职国营出版社后,她感受到同事之间的关系更加亲近。工作过程中,实习生会有专门的老师做手把手的指导,同事们在沟通工作时会使用固定电话而非微信或内部社区。在工作之外,兔酱也真正在与同事们以“人与人的身份”相处,他们会在工作之余聊一聊追剧体验,分享“剁手”心得,或是相约周末一起逛街、聚餐,这让兔酱对这份工作更多了些亲切感。她在切身体验对比之后得出了结论:和大厂的高薪相比,国营出版社里传统的工作氛围、工作形式更吸引她。


夜然也对此深有体会。他身边进入某些传统大厂实习的同学,时常感慨于大厂的“制度规范”:日常交流中数不尽的“行业黑话”,“赋能”、“颗粒度”、“增强现实”,让新入职员工听得云里雾里;写工作邮件需要格外注意收件人的称呼、排序,一不小心就会铸成“大错”;频繁的周报,更是带来了做不完的ppt……这些繁复的规章制度,浪费了太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


而在夜然所在的企业,研发至上、效率至上,是员工们最大的共识。夜然在科技园有三千余名同事,所在的部门也有近百人,但他并没有感到级别的差异。“平时我们都称哥称姐,他们也都很愿意帮助实习生。”夜然说。在这样轻松随和的环境下,新员工可以很快地融入集体,并快速培养出归属感。


图片

“老师”给夜然泡的咖啡


“我们的工作就像是在一个游戏世界里,有赏金猎人在赏金板上Po出各种各样的赏金委托,我们程序员就去把这些委托摘下来,也就是去DEBUG,最后完成它们。”夜然这样比喻自己的工作。由于氛围轻松、同事关系融洽,他可以尽情地将全部精力投入到热爱的、有趣的研发工作之中,并时刻体会“将自己所学到的知识投入实践”的快乐。每当公司有新品发布或受到众多用户好评时,夜然都会为自己曾参与编写过部分程序而收获满满的成就感。在他的叙述里,“我们XX(XX为公司名称)”是最为常见的称呼:“每一个大厂一定都曾经历过这样一个飞速发展的过程,现在我很幸运,可以和XX的员工们一起,见证她的蓬勃发展。”


拥抱理想,重走来路

除去能力培养、工作强度、企业氛围等客观因素的考量外,还有实习生有着更个性化的独特思考。


美院八字班的小逸(化名)迄今已有四五段实习经历,从高三暑假开始,她几乎每个寒暑假都在做实习。身边同学多会选择互联网大厂的设计岗位,但是小逸选择的通常是各种规模、面向各年龄段学生的画室。她坦言,许多美院同学对去画室实习的认可度并不高。大家认为画室培训类实习只是一份来钱快、纯输出的工作,难以从中获得专业技能的提升。


但对于小逸而言,她的理想是成为一名中小学的美术老师,她希望将自己的绘画技能融入到美术教育中去,因此她坚定地选择画室进行实习,丰富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目前小逸已经考取了教师资格证,希望能够坚持从事这一行业,将自己的经验带给更多的学生。


在画室的实习中,小逸把不同类型的培训课程教了个遍,也切身感受到了不同年龄阶段的家长的焦虑,以及孩子被家长的选择裹挟着向前的现状。在和孩子们交流的过程中,小逸发现选择高考艺考道路的学生中,十个孩子里最多有一两个是很坚定、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一定要走美术这条路,更多的学生只是简单地“听家长的话”走上艺考道路,并不是真正喜欢美术。在繁重的艺考训练中,许多学生承受着巨大的身心压力,甚至出现了睡眠困难、心理障碍等问题。


图片

画室 图源搜狐网


因此,在画室实习的日子,除了向孩子们传授知识、技能,小逸还主动承担起学生心理疏导的工作。“我很喜欢跟孩子呆在一起,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是大厂不可能带给我的。”作为一个从艺术考试中脱颖而出的“过来人”,小逸很清楚每一个学生在每一个阶段面对的困难与压力。当年她在备考艺考的时候也曾因为困难与压力而失眠、焦虑,正是因为老师的关心与帮助,她才逐步走出困境、迅速成长。


从家乡的小城镇开始逐梦,最终以美术特长生的身份考入清华,小逸只是千万艺考生中“幸运的少部分”。小逸所在的三四线小县城,许多真正喜欢美术的孩子甚至都没有机会接触到相对优质的美术教育资源。“美术艺考是一场有钱人的博弈。”小逸说,而她也一直抱有一种纯粹的希望,就是去一所普普通通的学校,担任一名普普通通的美术老师,认认真真地陪着一群小朋友,以她的力量,改变一点点他们对于人生或者世界的看法,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我觉得,这也是清华人的一种使命。”她说。


“大厂”,作为在一个年轻人实习、就业话题中避不开的词汇,反复地被选择,又反复地被冲击。


“选择大厂”,或许代表了一种典型的取舍标准,一种被更广泛认可的评价体系。人们不断涌入大厂,不断被这个符号所定义,不断地在竞争与焦虑中自我拉扯。


“不再选择大厂”,则或许意味着多元与不受限,意味着跳出大厂所圈定的框架,又一次在愿意与不愿、热爱与不爱之间做出抉择,尝试着打开人生更多的可能性。


这应当是我们赋予自己的,选择的权利。




编辑:hj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