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2022.10

“诺奖黄金周”,带来了什么?

作者:王一璐

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我们从哪里来?

“今年的诺奖有些过分浪漫了。让人忍不住去想哲学三问:我们是谁?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得知2022年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授予“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演化”相关研究时,北京大学动物学博士生林希颖第一时间在朋友圈转载了“知识分子”公众号对Svante Pääbo的专访。


北京时间10月3日至10日,诺贝尔生理与医学奖、物理学奖、化学奖、文学奖、和平奖和经济学奖依次宣布,这一周被称为“诺奖黄金周”,人们持续关注并热切讨论着获奖成就和获奖者。


开创并完善古DNA的研究方法、建立已经灭绝的古人类的基因库,获奖之前,哪怕在学界,Pääbo的工作看起来都过于“冷门”了。


图片

Pääbo课题组将克罗地亚的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组数据上传到了网上。

图源:https://bioinf.eva.mpg.de/jbrowse


此次引起讨论的是,Pääbo的工作看起来与医学关系不大。虽然近年来从事了一些关于现代人类的研究,但从总体上看,他的工作与医学的联系确实较弱。


图片

Pääbo与医学相关的文章:“一个与预防严重COVID-19相关的基因组区域从尼安德特人遗传而来”

图源:https://www.pnas.org/doi/10.1073/pnas.2026309118


生物学家饶毅在个人公众号“饶议科学”上评论,Pääbo获奖“从对科学历史负责的角度来看,不是非常公平”。他认为,Pääbo的导师Allan Wilson是该领域毫无疑问最该获奖的人,但他去世了。而在原创性和开创性上,Pääbo的工作不及人类遗传学和人类基因组学的许多先驱,“想方设法降低DNA污染,不属于技术发明,而属于工艺改进、工作环境的改善。绝对到不了诺奖程度”。


饶毅同意,Pääbo无疑是他所在领域“最高产,而且有重要发现”的科学家。与和医学相关的遗传学研究不同,古人类遗传学研究普遍缺乏经费,靠的是研究者的“好奇心”。但Pääbo“过硬的技术”使他获得了德国马普学会的支持,建立了研究所,他的团队成为了“古人类研究经费最多的团队”。


图片

Pääbo获奖新闻

图源:诺贝尔奖官方网站


诺贝尔化学奖:“一拍即合”

诺贝尔奖官方网站上,化学奖的三位获奖者Meldal、Sharpless和Bertozzi各持安全带的两端,正要把它们扣在一起。Meldal和Sharpless为“点击化学”(click chemistry)奠定了基础,而Bertozzi将它提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发展了“生物正交化学”(bioorthogonal chemistry)。“点击化学”的核心是通过小单元拼接,快速可靠地完成复杂分子的化学合成;“生物正交化学”指在生物系统中发生,但不干扰原有生化过程的化学。


图片

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三位获奖者

图源:诺贝尔奖官方网站


“把‘click’译成‘点击’有些不准确。这种反应的发生很像安全带扣紧的瞬间,有没有可能翻译成‘pia唧’化学?”清华大学化学系副教授张韶光在有机化学课上对同学们说,“或者叫‘一拍即合’。”


这是Sharpless第二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Sharpless绝对是符合大众心中疯狂化学家形象的科学家,一辈子没有离开实验室,研究的绝大多数都是剧毒物质,为做实验炸瞎了自己的一只眼睛,再加上这酷似《绝命毒师》中老白的造型,能梅开二度是实至名归。”一位老师在朋友圈中评论。同时,Bertozzi组乐队、打篮球的“酷姐姐”形象,以及为争取女性和性少数群体权益的发声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图片

2022年诺贝尔化学奖

图源:诺贝尔奖官方网站


诺贝尔物理学奖:从否定到开创

与生理与医学奖、化学奖相比,今年的物理学奖更加“难懂”,获奖工作是“使用纠缠光子进行实验,建立了验证贝尔不等式不成立的基础,开创了量子信息科学”。Clauser、Aspect和Zeilinger跨越四十余年,证明了爱因斯坦对于量子力学不完备性的论断是错误的。1997年,Zeilinger和他当时的学生、中国科学院院士、“墨子号”首席科学家潘建伟等人在《自然》(Nature)上发表了论文,成为了“量子信息实验领域的开山之作”。


图片

202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图源:诺贝尔奖官方网站


“连爱因斯坦都觉得‘量子纠缠’这样的超距作用不可思议,可是跨时空的作用力似乎真的存在。”林希颖说,“人与人之间可以存在着超时空的联系,所以同理量子也可以‘天涯共此时’吧。”


图片

“纠缠”如何成为有力工具?

图源:诺贝尔奖官方网站


诺贝尔文学奖、和平奖:女性与人权

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Annie Ernaux,为她以“勇气和冷峻的敏锐”揭示了“个人记忆的根源、隔阂和集体限制”。她同时是一位杰出的女性主义者。


图片

2022年诺贝尔文学奖

图源:诺贝尔奖官方网站


诺贝尔和平奖授予白俄罗斯人权拥护者Ales Bialiatski,以及俄罗斯和乌克兰的人权组织。


图片

2022年诺贝尔和平奖

图源:诺贝尔奖官方网站


不同于科学类奖项,诺贝尔文学奖与和平奖的主题仿佛更容易为大众理解,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它们做简单解读。“女性主义”只是Ernaux的主张之一,而“公民社会”和“人权”议题也并非仅在战争的背景下才有意义。


在中国,科学类诺贝尔奖每年都能获得广泛关注。饶毅曾说,“现在的年轻人和学生,应该努力深刻理解科学、欣赏好的科学,而不只简单地为有文章发表所兴奋和激动。”或许,“诺奖黄金周”正是一个提升社会对科学的理解深度和欣赏水平的契机。


参考资料:

诺贝尔奖官方网站:https://www.nobelprize.org/

“饶议科学”微信公众号



编辑:z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