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

2021.04

写下“身后事”:我想留下什么

作者:李若佳

“谁能想到立个遗嘱还得排一年队呢?”

2021年2月9日,82岁的张兴国老人前往中华遗嘱库上海第二登记中心,亲手将立好的遗嘱投入“遗嘱信箱”。

这是一个看似“不太适合”立遗嘱的日子,距离牛年春节只有不到3天。但当021视频的记者提问“春节前立遗嘱是怎么想的”时,穿着精致的灰底粉格毛衣、一头蓬松银发的张老太反而略带嗔怪:“不要迷信嘛,这没什么的呀。生老病死都是人的自然规律呀。”

“做了这个遗嘱之后呢,没有后顾之忧了。我觉得很轻松,不仅仅是好好过年,可以好好过余下的生活了。”在她看来,立遗嘱首先是一种对自己的解脱——不必再挂心财产的分配,她就可以更投入地跳舞、品茶。

像张兴国一样前来立遗嘱的老人并不在少数。自2013年建立至2020年12月,中华遗嘱库已在全国设立11个登记中心、60个服务中心,为24.7万人提供了遗嘱服务,登记保留了18.6万份遗嘱。

2013年“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一登记中心刚在西交民巷挂牌开张时,头三天就有600多人前来登记,一个月后,预约人数就超过8000人。有意办理遗嘱的人,要先领取预约卡片登记,经过排队程序才能开始正式办理。现在,平均排队时间要近一年。


西交民巷的中华遗嘱库第一登记中心

李若佳摄

三月中旬的北京还带着一丝寒意。但中华遗嘱库北京第一登记中心早已充满了前来咨询、登记的人。

“嘿,谁能想到立个遗嘱还得排一年队呢?”一个老大爷跟老伴儿嘟囔。

他的老伴儿从柜台接过预约表。“那有啥办法,现在不排上,都不知道到啥时候了。”

刚领到遗嘱证的朱老太神色轻松,脚步轻快,对于决定立遗嘱的原因,她用了一句时髦的话:“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嘛。”

“我们家女儿性格绵软,人又善,我怕她受欺负,房产就留给她了。而且儿子早已成家买房,那点存款给他就行了。”她没有避讳透露遗嘱内容,补充说道,“我还定了把一部分送给一个老朋友,他年轻时救过我们家老头儿,算是救命恩人。”

遗嘱的内容,朱老太只和老伴进行了商议,并没有对子女公布。“就跟他们说了,肯定也不会亏待了谁。但还是不告诉他们具体内容,就怕他们有不满意,还得再在我耳边叨叨。”

穿过西交民巷,她在和平门内登上了70路公交。上车前,她还特意挥了挥手上暗红色的遗嘱证。


从讳谈死亡到避免纠纷

提倡老年人早立遗嘱并非近年才出现的话题。1989年,人民日报就转载了了《老年报》一篇名为《多数老人不愿立遗嘱》,探讨中国老年人不愿立遗嘱的原因。

但长期以来,中国人习惯讳谈死亡。立遗嘱仍被广泛认为与死亡密切相关,是“不吉利”的事情。老年人不愿想,害怕面对那个可能不远的未来;子女不敢提,唯恐犯了父母的“大忌”。正如马东曾在《奇葩说》里曾说:“如何面对生死这件事,是我们汉文化缺失的一课。”

因此,中国自古没有提前确立遗嘱的传统,人们往往在弥留之际才以“遗言”的方式留下嘱托,或写一张过世后留待子女发现的字据。从“托孤”、“顾命大臣”,到宣读“遗诏”、“匾额立储”,尽管逐步开始出现与现代遗嘱类似的纸本形式,但清华大学历史系的黄振萍教授认为,这实质上是一种国家行为,是一种公事,而不同于现代遗嘱所代表的对财产的处置的私人性。同时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机构和法律规定,这种遗嘱的可靠性与真实性常常受到质疑。

而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与人均财富的增长,财产继承问题变得越来越尖锐,因财产继承而发生的兄弟阋墙、亲人反目事件越来越多。环球网2017年刊文称,北京的法院70%遗产继承案件都是由于缺少遗嘱而造成的,而在这些案件中,受到质疑的遗嘱有60%都是无效的。


遗嘱库登记中心内部

李若佳摄

随着法律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倾向于提前立遗嘱。而人们立遗嘱的原因,往往是为了避免财产纠纷。我国法律规定,遗产继承应当按照法定继承的方式进行,除非被继承人生前留有遗嘱。

“老人在的时候,很多子女都是很好的,但是一旦老人去世以后很多矛盾就会出来,因为现在这个社会很多人都是只想着自己啊。”张兴国老人说,“老人在世的时候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对子女也是最大的爱护。”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华遗嘱库于2013年应运而生。相较于前往公证处、请律师,中华遗嘱库作为一个民间慈善机构,具有更多的普惠性质,它为年满六十周岁、资产不超过两套房的老年人提供免费遗嘱咨询、登记和保管服务,也面向非公益客户提供专业市场化服务。


图片来源于《2019中华遗嘱库白皮书》

同时,在财产纠纷越来越多的今天,立遗嘱不再只是一个程序问题,现代科技也被更广泛地应用到遗嘱确立的过程中。2018年,中华遗嘱库遗嘱司法证据备案查询系统正式上线,这是我国首次通过区块链技术为遗嘱进行司法存证服务。法官可以当庭在遗嘱司法证据备案查询系统下载遗嘱展示。同时,中华遗嘱库还引进了AI人脸识别等技术。

越来越多的公益机构也在涌入这个领域,旨在帮助更多老年人订立遗嘱,使他们能够安享晚年。中华遗嘱库的创始人陈凯律师表示,中华遗嘱库的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将免费输出给各个公益机构和老年组织。

“来立遗嘱前,我吃不好也睡不好。”刘华老人的哥哥几年前刚过世,家里几个孩子就因为财产继承问题闹上了法庭。他生怕这样的情况在自己这里也发生,于是瞒着孩子偷偷来注册登记。“人老了,就怕家里闹矛盾。”


图片来源于《2019中华遗嘱库白皮书》

但在陈凯看来,立遗嘱不仅仅对个人或者家庭有着重大意义:“遗嘱对国民的心理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遗嘱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尊重人权,这是走向民主和法治的第一步。”


“对自己生活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对大多数老人来说,立遗嘱更多是一个解决后顾之忧的途径。而在当下,更多中青年人倾向于提前立下遗嘱。2019年,90后电竞选手若风在拍摄真人秀时为自己立遗嘱引发热议:年轻人究竟是否有必要订立遗嘱?

《2019年中华遗嘱库白皮书》显示,2013年至2019年中国中青年立遗嘱人总体数量平稳增长。其中90后立遗嘱人数翻近三番,而40周岁至49周岁年龄段立遗嘱人数量增长迅速,占比从2017年的27.96%上升到2019年的34.38%,成为中青年立遗嘱人群的“主力军”。

“那些出生在80年代和90年代的人通常比老一辈人受教育程度更高,经济更稳定,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着清晰的认识。”陈凯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家里的独生子女,很可能会得到父母留下的任何财产,这就加强了安排遗嘱的重要性”。这一年龄段的人逐渐步入中年,拥有了一定财产基础,社会关系、情感冲突往往更加复杂,并且在身体健康状况有所下降时,他们便会更多顾虑到自己未来的财产分配。


图片来源于《2019中华遗嘱库白皮书》


但更年轻的群体对于立遗嘱更多持有“可以,但不必要”的态度。许多人认为,大部分年轻人立遗嘱不过时“跟风玩玩”。

在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大二的本科生瑾枫(化名)看来,年轻人对于人生还有很多未知,早早立下的遗嘱其实没有太大意义。“我认为遗嘱的本质还是对自己生命时长内拥有的但无法享受的东西的分配。如果你认为你在年轻的时候能够明确你所拥有的和你生命中无法享受的,并且有明确的分配方案,那么我觉得没什么不可以的。”他说,“但由于我们在时间维度上的无知——因为这种无知,我们对生命还是充满希望的。”

对此,中华遗嘱库高级咨询师马晓玲认为,在很多国家,订立遗嘱是人们成年后就会做的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大部分年轻人会选择自己在有了工作后便开始订立遗嘱,而遗嘱也会随着立遗嘱人个人生活的变化随时进行修改。

“年轻人立遗嘱更多的是对亲人和自己责任的一个体现,更是对生命豁达的积极态度。立遗嘱并不是只有达到一定的财富才要去做的事,而是对自己生活的一个阶段性总结。”

马晓玲在澎湃问答栏目中回应,“每一次修改遗嘱也是年轻人对自我和人生的一次重新认识,他(她)可以通过修订很好的审视自己和身边的人和事,对生活也可能会有新的安排。”

无论是单纯的财富管理,还是向死而生的生活勇气,在她看来,立遗嘱后大大增强的家庭责任感或社会责任感,才是遗嘱的意义所在。


编辑:wux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