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22.10
2022年7月29日上午,第五届“中国特色新闻学高级研讨班”在浙江省缙云县三溪党群服务中心开展第六次课程,题为《融通中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由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赵月枝主讲,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助理虞鑫副教授主持。
赵月枝教授
赵月枝教授以国内外舆论斗争为主要框架,围绕“难点”“痛点”“囧点”深入展开分析。首先,她通过重温针对“冷战”概念的批判和基辛格针对智利的名言,强调国际意识形态斗争中的一次关键话语转型,是从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竞争变为民主与专制的对立。
针对“难点”,赵月枝教授认为,要从理论逻辑破除“三个半”迷思,目的是建立对中国特色新闻制度“看山还是山”的制度自信。一是从经济逻辑破除资本主义的媒体自由市场迷思。她指出,以市场为导向,以资本盈利为目的的传播制度有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和“自然而然”地边缘化工人阶级意识形态的结构性倾向,因而要警惕市场自由主义甚至市场民粹主义把“受众商品”转换为政治含义上的“人民”的意识形态诉求。二是从政治逻辑破除美国新闻自由和国家角色迷思。她提到,在美国媒体制度内部,商业利益和民主之间一直存有矛盾,资产阶级国家和统治集团依然在强化国家对新闻传播领域的控制与直接干预。三是从专业逻辑破除新闻专业主义和看门狗迷思。她指出,美国媒体的看门狗角色重要,但在理念和实践中具有局限性。对照中国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中“正面宣传为主”的原则,她认为新闻不仅要报道“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即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创新性实践,更要锻造“共产主义新人”,构建人民主体。半是从抗争逻辑破除“白左”的反权力迷思。她提到,冷战阴影下的“西马”及“白左”学者对权力的“杯弓蛇影”,暴露了其权力恐惧症的本质面孔。
针对“痛点”,赵月枝教授认为,要从历史逻辑提供解释,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当代中国传播政治经济结构的张力。一部中外新闻传播史,最根本意义上,就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斗争的历史。从历史角度看,我们尤其需要从长时段来辩证认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低潮期,正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存在威胁了资本主义,使资本主义妥协。然而,跨国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西方媒体在1980年代以来产生了强势影响,但其部分因内在矛盾更明显,作为“反面教材”的作用也更有效。目前,中国作为一个“阶级民族”的历史性地位并未改变,当下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的张力依然存在。非新闻类媒体生产的私人资本参与或主导、互联网和新媒体领域的商业化逻辑、新闻业务教育领域资产阶级新闻观的影响,都倒逼主流媒体和边缘化党媒不断发展,推动国家战略不断明晰。赵月枝教授指出,也许唯有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才能真正成为“全媒体”的主人,克服信息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和资本私人控制的矛盾。
针对“囧点”,赵月枝教授认为,要建立自己的主体意识,达到“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的境界。她通过分享自身观察,批判了一些共产党员不但没有党性,而且没有基本的国家本质概念,甚至没有阶级妥协意识,陷入因认识不到位而“出问题—被打压—悲情—更被动—更悲情”的恶性循环。以阳和平的著文《为什么要纪念马克思?》回应这一问题,便是“我们之所以坚信马列毛主义,是因为我们从前人和自己的经历中看到它是认识社会矛盾,把握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改造社会的一门科学和一个威力无比的思想武器,而不是因为我们是该主义的盲目崇拜者。”
研讨班现场
基于上述分析,赵月枝教授以社会主义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路径作结。她指出,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聚焦的是传播与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因在不平等的世界体系中的碰撞而产生新的社会文化形式与实践这一过程的相互构建关系,即新闻传播与“破局”的互构关系。作为在现有传播政治经济学基础上的一种糅合了后殖民批判理论的学术创新,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研究不但秉承传播政治经济学的社会总体性关注,并把政治经济权力以及阶级、社会抗争等为作为最基础的问题,而且把这些问题放在全球视野中和不同文化间的互动维度来分析。它在关注阶级权力的同时,赋予了国家、民族、种族、全球正义、生态可持续性等议题更核心的地位。它希望在关注源于西方的强势资本主义体系通过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等过程与其它处于弱势的政治经济文化体系产生碰撞的历史过程中,探讨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东方和南方国家的特殊性、现实多重性、挑战资本主义的可能性、以及这种挑战的社会主体性等问题。
赵月枝教授认为,“世界社会”中的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推进,除了源于对中国革命遗产的认同和对社会主义未来的信念,更多是“反向运动”的结果。正是在深化改革开放的过程中,社会的自我保护机制被激活,社会主义价值观被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践被创新。有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我们才有可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才有可能驾驭将来的变局。融通中外的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在新闻领域的体现,也是新闻传播理论对世界之问、中国之问、人民之问的马克思主义回应。
文字 | 王 刚
图片 | 苗培壮
排版 | 孙 盼
审核 | 陆洪磊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2023.08.14 13:45
11
2024.12
11
2024.12
11
2024.12
2024.06.14 1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