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2023.08

茂密葱郁间,结交在相知——新闻学院22级国际新闻硕士师生一行结束在西双版纳调研

来源:清新国新 作者:彭欣怡

7月27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天朗气清,清华大学国际新闻与传播硕士项目国情调研团队的云南之行迎来了最后一天。清华师生继续向南,在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见识西双版纳的多彩物种,也深入地处边境的勐腊县关累镇,了解少数民族村落的乡村文旅发展新面貌。


徜徉在茂林花丛间,师生被彩云之南的丰富多彩震撼,也被其展现的多民族魅力吸引。随着调研的深入,一副更新更美的云南画卷正向我们徐徐展开。


图片


西双版纳是中国热带森林生态系统保存最完整的地区,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生物基因库”“植物王国桂冠上的一颗绿宝石”等美称。这里生活着全国1/6的植物种类和1/4的动物种类。


西双版纳特殊的生态环境为热带动植物研究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位于此地的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下称“版纳植物园”)是我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也是世界上户外保存植物种数和向公众展示的植物类群数最多的植物园。


正值暑期假日,园区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据版纳植物园科学传播组组长杨振介绍,该园区的三项主要任务包括科学研究、物种保存与科普教育。这座园区以包容的姿态广纳宾客,常驻于此的研究人员与来访人员得以一起共同探索这座热带生物资源宝库。前来参观的公众在饱览生物多样之美的同时,也能领略热带生物科学研究的风采。


图片

杨振介绍园区内植物 图/彭欣怡

 

以荫生植物园为起点,杨振带领清华师生一行一起探索园区。他随手指着路旁植物津津乐道地说:“这种植物叫做吐烟花,它现在正在开花,可以观察到花粉像烟雾一样冒起来……这个兰花看似体积不大,但它却有一个世界之最:它的种子是最多的,每一个果荚里可能就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种子……这是世界上首例雨媒传粉植物,一般的花害怕水的冲击,它反而需要水的帮助。”


在杨振的讲解下,热带植物的图景在师生面前展开——跟随国家间政治交流引种进中国的物种、英国威廉王子来西双版纳时种下的“五桠果”树、游人如织的打卡地王莲池……据杨振介绍,目前暑期旺季,植物园的日来访量可以达到上万人。


图片

师生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中参观 图/臧林熙


随后,清华师生一行也来到了版纳植物园的研究中心参观。郁郁葱葱的绿植环绕的建筑中,师生们参观了生物地理与生态学研究组、树木年轮与环境演变研究组、协同进化研究组等课题组,进入到古生态研究组的实验室一睹远古化石的风采。


版纳植物园的星耀武研究员、王刚研究员、汪正威研究员、吴福川高级实验师等人也与同学们共同交谈,分享了在这片神奇的热土上扎根研究的故事与感受。师生们与科研人员相谈甚欢。


依托地处热带的园区,研究所产生了许多填补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空白的科研成果。这些最新和有趣的发现会发布在版纳园的社交媒体账号上,例如,王刚与同学们分享了他与团队关于胡蜂快速散布土沉香短命种子的研究,文章以《这个杀手不太冷 | 屠夫胡蜂与土沉香娇弱种子的命里姻缘!》为标题发布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微信公众号上。正如王刚所说,“尽科普的责任。”


图片

师生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研究中心参观 图/彭欣怡


“园区可以通过旅游反哺科研。植物园鼓励我们坚持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沿着自己的方向往前走。”王刚分享道。他也说,版纳植物园有着他最感兴趣的研究系统,让他能够长久地扑在他热爱的研究上。


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张震威在参观后表示:“在植物园,我仿佛踏入了绿色王国,认识了各种各样的植物。以前以为植物园的作用只是用作游客观赏,但现在我了解到了这里的植物园承担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使命。茂盛的植物吸引了众多鸟类,清脆的鸟鸣声仿佛提醒着所有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图片

师生在澜沧江边合影 图/彭欣怡


向南,车辆一路继续向深山走去,师生相继访问了边境小镇关累镇的坝荷村和城子村。在74公里的国境线上,关累镇与老挝、缅甸接壤,一江连六国的澜沧江从这里出境。


关累镇坝荷村关累村民小组就坐落在澜沧江畔,与缅甸隔江相望。据关累村民小组的党支部书记依丁介绍,之前村民们世代主要依靠船只运输、捕鱼为生。近年来,为推进强边固防工作,村民组建了一支由36名“船员”组成的 “澜湄固边船队”,制定了“五个管住”的管理要求——管住船只、人员、证件、轨迹、码头。


“通过这种有序的管理,走私、偷渡、贩毒这些情况基本上都控制住了,”依丁介绍称,“并且云南作为疫情防控第一线,之前出现了好几个地方边境防控失守的情况。但关累镇一例(新冠疫情感染者)都没有。”


依丁认为,党建引领是村庄能够有序自治的重要前提。村民们同一心,齐一力,正是走在振兴路上。


图片

城子村的自然村落风貌 图/彭欣怡


城子村是清华师生一行拜访的第二个关累镇少数民族村落。


城子村,傣语称“景勐远”,历史上是勐远村域内茶马古道途中的一处驿站。村内,河水环村而流 ,带有傣族特色的民居鳞次栉比。沪滇对口协作帮助城子村呈现现代新风貌,城乡互助、民族团结的故事也被村民画在了河堤上。


城子村民小组小组长岩罕捧还向师生介绍了村中的摸鱼节、村寨口的四道寨门、神秘的“母爱泉”、村民们正在准备的过旦节等村中故事。


依山傍水,城子村将秀美风光和民族文化转化为了乡村振兴路上的助力器。据介绍,该地已成功举办两届乡村旅游文化节暨摸鱼节,活动累计接待游客5.7万余人,城子村民小组集体收入达25.67万余元。村寨外不远,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勐远仙境毗邻城子村而建。景区既有天然溶洞、热带雨林等自然风光的观光游览,也正在探索“研学游”“亲子体验”等旅游新形式,村落发展因乡村文旅焕发生机。


“勐远城子村景色优美,仿若世外桃源,村干部基于环境禀赋着力文旅建设,积极完善各方面基建。犹记村长提到,村庄已能有效留住一部分年轻劳动力。我相信这是村庄建设成就所在,也是未来发展动力所在。”新闻学院硕士研究生陈斯达赞叹道。



图片

师生在城子村的小河上合影 图/林宇轩


在傍晚返程的路上,我们见到了难得一见的火烧云。成片的赤色晚霞,一如热情的云南,炽热浪漫,多彩眩目。


图片

路上的晚霞 图/刘兆希


至此,清华国新国情调研团队在中国云南省的调研之旅圆满结束。师生一行既走入云南的悠久历史,又走进它的发展新貌,与云南相遇、相知、相交。在奔赴下一站老挝的行囊中,师生带走了对云南现代化发展的深刻理解,也装满了国际传播思路的新鲜体会。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清新师生还将继续行走在路上,笔耕在世间。


作者 | 彭欣怡

排版 | 陈斯达



编辑:liuyx